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法国南部,古老的普罗旺斯以其丰富的自然形象、淳朴独特的民风而引人注目,并对小说家都德的创作具有价值与意义。都德早期的一些代表作就是以普罗旺斯为主要创作背景,在人物、素材、语言运用及主题设计等方面均带有浓郁的本土风味,形象、幽默地再现了南方人的性格哲学与风俗史,并形成了极具地域色彩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都德毕生的创作当中,《磨坊书简》始终代表了一种风格与成就。1861至1864年的南方之旅,给都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普罗旺斯废弃的老磨房在实现他精神归依与情感慰藉的同时,也给了人们一个审视现代文明的新视角。都德是“诗的现实主义者”,颇具意境的磨房短篇流露出作者感怀时局的浪漫幻想与自嘲式的伤感无奈。《磨坊书简》显示了都德复杂的创作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3.
绝望-拯救-回归是都德(Daudet)小说创作中宗教主题变化发展的基本轨迹。由宗教仁爱思想所形成的故事格局在信仰迷失的具体语境中被肢解,朴实、秀美的故乡普罗旺斯却对应着昔日宁静安然、田园牧歌式的精神家园,回归自然的人类原欲便引发了作者超脱尘俗的梦想—而这既宣告了宗教文化传统中拯救主题的结束,也是它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宗教叙事伦理以宗教传说与宗教教义作为潜在的叙事资源与创作题旨,是宗教伦理形态在叙事文本中的具体描摹.霍桑在宗教的叙事框架中演绎了北美现代意识冲击下的女性角色嬗变,表现出作家矛盾复杂的婚姻伦理观念与宗教态度.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形成具有两大文化渊源:神话与宗教,知识分子被视为知识与理性的化身并赋以神性的尊严。十九世纪美国小说家霍桑对这一传统认识加以颠覆与超越,塑造了来源于新英格兰工业化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系列:痴妄的科学家、疯狂的复仇人与软弱的救赎者,并藉此对西方文化精神进行了一次现代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是被带着工具性思维意识而进入到高校课程设置中的,人们处于语文学习不外乎为了交流、教化的功能性需要的意识误区里,而看不到“大学语文”作为语文教育的高级形态所具有的人性化实质。它打破传统大一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以尊重人性独立为前提,通过交流与影响,促使起码符合社会公益标准的理想人性之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霍桑习惯以道德批判的方式去反映美国错综复杂的婚姻家庭问题,并表现出超然的生活态度.从殖民时期的世家望族到提倡父母双系平等的小家庭,主体地位萎缩与他者角色缺失的艺术原则表明了作者在受到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意识、美国现代婚姻道德以及作者自身生活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藉以表达主体身份建构的精神焦虑及其对他者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王维和华兹华斯的诗作中不同意境的对比,主要分析了王维和华兹华斯诗歌意境中的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