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陆启越 《江苏高教》2021,(10):74-80
强化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彰显评价目的 的发展性、增强评价功能的激励性、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受困于过程性评价不受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与标准难以统一以及过程性评价缺乏方法技术的支撑,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困难重重.借鉴DNA双螺旋模型,构建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双螺旋模型,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链)在过程性评价(醋键)的作用下实现非线性的螺旋递进、协同化的提质增效、共生式的融合发展.基于双螺旋模型,协同教师教学子系统和学生学习子系统,聚焦知识传授、思想引导和实践转化,以及课堂教学表现、课外实践表现和自主学习表现等核心要素,并从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探讨其实施过程,最终构建起"一体两翼三维四元"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评价是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重要方式,是大学治理内在逻辑与外在需要的统一。社会评价介入大学治理有利于平衡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力结构,促使政府的管理方式由直接管制转向宏观管理;有利于缓解大学办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大学有效地关注社会需求;有利于引导大学之间的公平竞争,促使大学由无序竞争走向合作共赢。社会评价介入大学的路径主要有:利益相关者的质量评议、新闻网络媒体的大学排名和社会中介组织的院校(或专业)认证。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培育高等教育多元评价主体文化环境,以强化社会评价在我国大学治理中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工具理性遮蔽价值理性、强势主体主导评价过程、评价局限于“经验主义”和“有限数据”、评价方法机械化和简单化等现实困境。造成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评价受管理主义和知识中心主义支配而游离于评价目的之外且没有跳出“方法中心”的科学主义惯性思维。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与循证实践在理念、原则和实施上高度契合。基于循证实践,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范式应实现“四个转向”:价值取向从“方法中心”转向“学生中心”、评价主体从“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协同”、评价标准从“经验”“数字”转向“多维证据”、评价方法从“同而不和”转向“和而不同”。循证实践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范式应突出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评价重点,以学生的课堂教学表现、课外实践表现和自主学习表现构建“多维证据”体系,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社会评价活动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依据哲学社会评价论、经济学利益相关者理论、教育学评价主体多元化理念以及国内外大学社会评价的实际情况,可将当前的大学社会评价划分成评议模式、排名模式和认证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以上三种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