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之渗透与融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将人教育渗透其中并与之融为一体,建构以提高人素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英语化的学习过程,教师正是通过这一学习过程来帮助学生提高人素质的。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把握课程教学与人素质教育的内在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蕴藏在教材化背景中的人内涵,从而促进学生人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陆涓 《教学与管理》2012,(27):104-105
一般人在学习外语时难免会受到母语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将学习母语的经验迁移到相异的结构上来,结果影响到对目的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因此,不少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时,常会遇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干扰,深刻排查这些干扰因素及其成因,采取  相似文献   
3.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员意识之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千秋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帮助团员青年健康成长的教科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及其传播形式,拓展运用红色资源强化团员意识教育的新路径,以提高团员意识教育之成效。  相似文献   
4.
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制约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政策的调整,因为,民办教育无论在国家财政拨款、税收优惠等显性投入上还是在社会保障、专项资助等一些隐性投入上都无法与公办教育相比,这一切都不利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共同发展。所以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陆涓 《职教论坛》2012,(17):71-73
主题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采用主题教学模式时,教师将以主题为核心的认知结构建构、拓展和深化的任务交给学生,通过主题与话题的建构,使意义与形式在学习中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施主题教学必然会通过设计一个或若干个主题,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师与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这一教学状态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控制来保障预期教学效果的获得。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催生了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产物,不仅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厘清研究性教学的本质内涵,把握研究性教学的特征要求,通过构建符合研究性教学的评估体系,进一步调动师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在注重提高教师教学业绩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上,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是人类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起点与归宿,研究性教学将问题意识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在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式。评价研究性教学的效果,显然不能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而应当以问题意识在教学中的体现程度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从而构建起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历史感涉及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问题,缺乏历史感,他们很难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也变得淡漠,也很难理解各种思想文化的丰富化、复杂性,对社会问题缺乏准确的判断和思考能力。针对传统的历史教育忽略历史感的传递、缺乏对历史整体感的尊重、割裂与现实感的联系等诸多弊端,应当通过革新历史教育、加强思想引导、培养自学意识的思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通过重塑历史观涵育中华民族精神,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个体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主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合作共赢的一种模式,它为加强研究生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协同创新主体以研究生工作站为平台,通过学科—专业—产业链之间的交流融合,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培养资源的共享,开拓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外语学习不仅是对不同国家语言的习得过程,而且应当是对异域文化认同与接受,并且能熟练运用该语言与具有对象国文化背景的人分享思想、交流感情和沟通信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文化浸润,加强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拓展视野,了解世界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其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与理解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帮助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