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民负担指农业税、乡村征收的费用及其他集资或摊派,其问题的症结在于负担的不合理性,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财政税收政策,加快“费改税”步伐,精简农村地方政府和组织机构,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中国特别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2009年3月,教育部在对原<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制定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真正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究竟需要怎样的奖励办法与生态环境呢?该奖励办法的出台能否起到推动作用?该办法本身存在哪些缺陷,该如何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邀请三位高校教授解读此奖励办法.  相似文献   
3.
转型的初级群体与社会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发展的社会同时也是高风险的社会,要提高社会安全度,就需要分析和防范潜在的风险。社会风险因素来源较多,其中包括初级社会群体。建立更加安全的社会,需要建设更为健全的初级群体。  相似文献   
4.
社会需求与户籍制度改革的均衡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综合社会调查(GSS)结果显示,在城镇生活的居民有近10%的人不具有城镇常住户口,15%左右的流动人口,近20%的人有人户分离现象。这一结构对户口迁移与管理产生了新的需求,也反映出现行户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进户籍管理,使之尽量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转变户籍制度的供给模式,使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虽有各自的学科理论传统和特有方法,但它们之间的交叉和交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在新的时期,要推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三者都面临着理论自觉的重任。实现理论自觉,要求这三门学科都要对当今世界性的人类困境和本土性的六大挑战进行理论探索,同时也需要各学科开风气、育人才,以促进学科的主体性地位,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理论及各自的学派。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之间有着相互分工和密切合作的优良传统,继续加深学科之间的交融和贯通,对促进三门学科进一步发展及理论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治理概念有多种理解和界定,但核心的议题是发展和秩序问题,对于乡村治理来说,乡村发展和秩序构建就是其两项要务.进入新时代,乡村治理在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发展方式以及秩序治理机制等方面皆已发生重要转型,实现了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时代乡村治理转型主要是通过矛盾倒逼机制、制度变迁机制和技术促进机制实现的,推进新发展阶段乡村治理创新,需要把握合理的、正确的创新方向.在乡村发展方面,需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体制机制;在乡村秩序治理方面,需要朝着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的大方向开展基层治理实践创新,不断改善和完善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7.
农民负担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负担指农业税、乡村征收的费用及其他集资或摊派。其问题的症结在于负担的不合理性 ,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财政税收政策 ,加快“费改税”步伐 ,精简农村地方政府和组织机构 ,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转型社会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重建后的社会学在转型社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陆益龙 《学会》2005,(3):10-13
社团即社会团体,是社会成员为某些共同之处而结合起来的社会性共同体。所谓社会性,是相对于政治性、经营性而言的。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两类组织就是权力机构和经营组织,他们分别是依赖权力和市场建构起来,社会团体则在介于他们之间,是在社会生活、交往和活动中形成的。所以,在涉及社团的概念方面,常常有“非政府组织(NGO)”、“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分层和流动机制发生重要转化.同时以往体制的潜功能仍存在,城镇中农业户口阶层及流动状况就反映出这一特征。转型社会的结构重组和关系整合需要有效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