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一些传统的有用的东西如同污水中的婴儿一样被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泼了出去,写作中的摹仿训练也是其中之一。实际上,摹仿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  相似文献   
3.
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少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求“全面”而“深透”,不能区分教材中的本质信息点和非本质信息点,将非本质信息点当作本质信息点放在课堂上教学。他们认为课堂教学应该细针密线,精雕细琢,步步为营,才能使学生“皆无问题”。其实正是这种教学方法才使学生课后没有再咀再嚼的必要,不必翻书(?)脑,启齿问难,更不必去进行一番“再创造”,天长日久,思维愚钝,离师而难独行,能力自然低下了。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我以为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一步在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让学生“反复玩味课文“不是让他们简单地重复阅读,而是选准角度,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单一的目的把课文看了一遍之后,再看一遍,使学生每看一遍,均能有新的发现。每一个阅读层次就应有一个角度,层次与层次之间环环紧扣,逐层提高,形成递进式的阅读结构,使学生的阅读认识由粗到精,由初晓课文内容而细悟全文的主旨。下面以《琵琶行》的教学为例,作一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缺生命意义.我们的教育可以说什么都有--有知识、有课程、有作业、有考试,但惟独没有生命意义的教育与关怀.人们不断地拷问作文教育的精神:"我们的作文教育怎么了?""学生写作中的生命意义哪里去了?""我们究竟是要培养栋梁之材,还是要制造考试机器?"  相似文献   
6.
一、情感投射的蕴涵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具有独特的主观反映的内容和外部表现的形式,具有极为复杂的神经、生理、生化机制,是有机体在心理和生理的许多水平上的整合,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1995年第1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刊登了陈军老师的一封信,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的讨论,这场讨论虽然已告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起,认知心理学日渐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西方写作心理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也进入了认知范式主导的研究,即把写作看成是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西方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发展的写作模型几乎都很强调构思的重要性,甚至将其视作写作过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