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灾害与防御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中国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做出合理选择,教学中以实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为手段,吸引学生特别是非地学类专业学生的参与。教学实践表明,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弘扬地学文化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被批准为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以来,便按照《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的要求,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实施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受教育的个体与社会的完美统一。各专业类课程的思政体系建设,正是对这一教育目的的具体实践形式。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是围绕一定的认知对象,以一定的“影响半径”而形成的不同面域。专业类课程和思政类课程之间存在着分离式、交叠式、包容Ⅰ式和包容Ⅱ式等4种模式。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些关系可以统一为新型关系模型,即“知识团”(知识点的聚合体)的专业性和思政性。地质类课程的知识团可以划分为“状态—描述”类、“现象—识别”类、“规律—归纳”类、“要素—分析”类、“结构—搭建”类、“作用—解释”类、“性质—阐明”类、“设备—操作”类、“工艺—设计”类等9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任。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建构一个院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现代地质工程教育体系。为了达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从1993年开始便对煤炭高等地质教育体系的改革进行探索,并采取了力度较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改革背景1.学院概况。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于1995年4月,是在我校实施“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而组建的,她的前身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以“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培养优秀矿业地学人才的经验和体会。主要做法是: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依托,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主线,推动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积极促进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与研究型学院相适应;注重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与建设实际,在大学"校—院—所"三级管理体制建设过程中,明确了基层学术组织的职责,在制度上赋予基层学术组织与职责相适应的办学资源。同时,在基层组织的学术权力运行机制下,要充分发挥学院教授委员会的作用,通过设置学科建设负责人岗位,建立基层学术组织联席会议制度等措施,保证基层学术组织在实现大学功能中的作用。本项改革对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基层学术组织技术核心作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情况,从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专业定位与特色、"三层次"、"三元结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品牌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确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充实、调整、完善、改进教学的各个方面,促进品牌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8.
美、德、英、韩的地质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并以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的一些著名大学为例,介绍了这些大学地质类专业设置及其课程体系安排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背景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于1995年4月,是在我校实施三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而组建的,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煤田地质系。成立学院前,煤田地质系设有地质矿产勘查、应用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工程质量、勘察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当今,地球科学正面临新的战略转移,重新认识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而逐步形成了新的地球观。这种变革体现在地质工作的转移:由过去的资源勘查型向社会型转化、由过去的单纯找矿型向资源、环境型转化。为此,高等地质教育必须适应这种转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更新和破除传统教育观念、建立新的理工结合的大地质专业、建构全方位的教学新体系3个方面论述了地质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并重点从专业目录的科学定位、实施“产学研教”互动型的合作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倡现代化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在总体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等5个方面论述了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