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偶题》这是杜甫在五十五岁那年(即唐代宗大历元年)秋天,对自己的思想和创作所作的总结。意思是说,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致力于诗歌创作,思想多取法于儒家。杜甫一生每每以“老儒”自诩,又以“腐儒”自怜。后人研究杜甫,也多从这方面去探索他的思想渊源,研究他的诗歌创作与世界观的关系,在文学史上是很少有人把他看成儒家的异教徒。只是前些年,在“四人帮”鼓吹的“儒法斗争”的谬论的影响下,有些人才用儒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朱总《悼罗荣桓同志》诗云:起义鄂南即治军,忠诚革命贯平生。久经百战摧强敌,留得丰功万古存。这是朱总对罗荣恒同志光辉一生所作的高度评价。用以评价朱总自己,也是很恰当的。朱总“半生戎马”,一生革命,为党为民,忠心耿耿。他的诗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翻  相似文献   
3.
论韩柳之争     
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同时并称的两个著名人物,在政治上、思想上却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而且恰恰是这种所谓并称掩盖着他们之间的尖锐对立。八世纪中叶以古文家并称的韩、柳,也存在着这种情况。韩愈,作为一个文学家是有成就的。由于他的尊孔在程度上与宋代的朱熹等人还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