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序波兄嘱为其所编的《汤炳正书信集》作一序,我自知浅薄,不敢置鱼目于珠堆之中。然序波兄执意甚坚,且我往岁负笈蓉城时,曾有幸获景麟公之点拨,使之知学海之深之广,故只得承命了。  相似文献   
2.
老子、庄子思想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语文教育思想,即对语言的作用,对语言表达──听、说、读、写的态度、方法等,过去研究者太少。本文研究了该思想:老子认为“道” 原始而语言后出,“道” 丰富而语言单调,“道” 具有两面性而语言只具单面性等,但语言仍有其价值,所以他对语文采取了以心悟“道”,朴实鲜少的态度。庄子也认为“道” 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因为相对的标准辩论没有意义,语言在传达过程中会出现偏差等,但也肯定了语言对表达“道” 的一定积极作用,从而对语文采取了不言、少言、不辩,由语言而悟道,悟道后就忘掉语言的态度。本文还分析了该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顾久 《生活教育》2010,(3):50-56
民盟的前辈费孝通先生有一句话,说下一代人认识上一代人不容易,所以二十多年就形成代沟了。又说:本来一代人应该比一代人强,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事实有时正好相反,想想当前我们的知识分子中,要想找到像上一代那种忧国忧民、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不求人知的人,举目四顾,觉得不那么容易!所以,我希望能够超脱这个时代,设身处地思考上一代知识分子的特点,探寻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我们思考当下的问题必有所口益。笔者十分崇敬并信仰陶行知和梁漱溟两位先哲,探寻他俩的心灵世界,觉得十分有意义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4.
吟诵与黔学     
顾久 《贵州教育》2023,(Z2):4-5
<正>“吟诵”是诗文(特别是诗歌等韵文)阅读与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陈寅恪先生考证:魏晋南北朝人听佛门唱经,启发他们从汉语中发现跌宕抑扬的四声及吟诵。该观点得到众多专家的赞同。但“四声”区分虽在魏晋,诗歌的吟唱却出现很早,先秦《诗经》就多“披之管弦”的配乐内容。人们普遍认为,音律相协,可吟可诵的才是诗歌。如清人袁枚:好诗“其音悦耳”,“文曰作,诗曰吟,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朱光潜先生:“诗必定有一个固定的音律,这是一个传统的信条”;王力先生:“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