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即虚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现象学、怀疑论的视界,对美的存在本质进行形而上的新话语和新思维的追询与回答,从而诞生“美即虚无”这一异于传统美学的本体论,并对虚无这一概念进行深入全面的阐释和赋予它崭新而丰富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2.
颜翔 《考试周刊》2010,(9):82-8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高职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学用结合,强调实用性、针对性。文章作者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革新教学理念、改变学生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及配套几方面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3.
论审美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崇·拜”是一个为美学所几乎未论及的审美接受现象。本文从文化学、历史哲学、接受理论等视界描述和阐释“审美崇拜”的生成原因,并且深入探讨它在审美现象学意义上的内在功能以及它对于艺术文本的价值评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艺术家和常人最重要的美学区别在于,艺术家必然是一个"诗性主体".艺术家"诗性主体"的建构,首先取决于他的心理结构:恋美情结、超越之爱、人类良知.其次,取决于他的发达想象力和奇异的灵感、生命的诗意与智慧以及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情感路程.最后是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天才感觉和传达技艺.这些要素逻辑地形成艺术创造的审美结构,决定着艺术文本的美学价值和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5.
颜翔 《文教资料》2010,(11):8-11
《西游记》是我国十六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范本,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本文旨在论述这部长篇小说如何通过孙悟空的英雄史.塑造了这位“齐天大圣”敢于斗争、追求自由与进取精神的艺术形象:但同时文章又揭示了孙悟空那种英雄主义的转变.是如何由天生地长、无所畏惧之石猴最终修炼成佛的,是如何推进矛盾关系中冲突双方的主体性质的演变.从而实现主题思想的必然转换,即由孙悟空与神权体制的斗争过渡到自由向秩序的皈依:这种转换又是如何从“取经”这个恢宏的背景上。深刻揭示孙悟空形象的精神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道是庄子的本体论,逍遥则作为庄子的生存论,"逍遥以游"是庄子最崇尚的审美方式。在生存论意义上,逍遥游一方面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是主体寻求的一种最纯粹最高妙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境界;另一方面,也是理想的审美方式和诗意化的生命智慧的呈现。游戏精神成为逍遥的有机组成,逍遥也为游戏精神的敞开提供了可能。游戏精神成为《庄子》的一种风韵和情趣,给予接受者一种思维的启悟和审美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姚文放主编的《审美文化学导论》,在美学与文化的交叉点上,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建立了审美文化学的逻辑体系,并对审美文化学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阐释,同时在理论阐释的前提下,切入生活世界的具体现象,对审美文化的具体的和感性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深入研究.从而构造了富有中国理论特色的审美文化学,开拓了当代中...  相似文献   
8.
9.
胡塞尔在借鉴古典怀疑论的“悬置”(Epokhe)、“存疑”(Epoche)、“对立”(Antitheses)、“否定”(Negation)等方法论的前提下,展开对怀疑论的批判活动,清洗了“存疑”的观念和反驳了心理主义和相对主义。由此,建立了现象学这种现代意义的主体性哲学。从怀疑论和现象学的逻辑联系考察,它对于美学的启迪意义在于,消解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的本体论,接纳纯粹意识作为审美主体,并将想象和体验引申为美学的方法。由此诞生和以往美学不同的概余和话语.为美学研究开拓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引起的粮食减产以及快速镇化背景下农村耕地撂荒现象的不断加剧,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开展撂荒耕地的遥感监测,准确掌握撂荒耕地的空间分布,对于科学制定农业发展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贵州清镇市为研究区,在分析该地区农作物物候特征以及撂荒耕地光谱特征基础上,利用哨兵2号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采用单时相波段特征法、植被指数变化检测法和CART决策树分类法分别提取撂荒耕地,并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由于季节性作物种植和生长的差异,撂荒耕地与种植耕地不同季节的光谱特征差异明显;(2)基于不同地物光谱特征值差异的单时相波段法容易受到其他光谱值相近的地物的影响,撂荒耕地的提取精度仅有67%,显著低于考虑季相变化特征并结合波段光谱差异的植被指数变化检测法和CART决策树分类法,其提取精度分别达到82%和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