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35年5月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日亲善”的烟幕下,策划并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由此导致华北事变的发生。此时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可是,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仍在继续;对内“剿共”消除异已的方针仍在坚持;对抗日救亡运动的压制也未放松。国难日亟,国统区知识分子与其他各界一起掀起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抗日救亡浪潮。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他们均鲜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以下笔者就对华北事变至“七七”事变这一时期国统区的左、中、右三类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关于中国宪政问题的探索,大致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梁氏是宪政运动的积极参加,后期则是冷漠。其客观原因在于中国宪政运动的失败所刺激,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掀起的怀疑思潮所影响;其主观原因在于梁氏认识到了仿效西方宪政之路在中国行不通。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社会功能的思想,是其知识分子理论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为:服务功能、攀登功能、培育功能和创伤功能,深化这一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在内外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共产党深入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内涵、实质、原则、路径以及标准等内容,同时梳理并探讨了该理论发展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一书,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忧党意识,主要表现为:忧执政党的领导水平不高和执政能力不强、思想政治建设薄弱、人心背离问题的发生、领导人才素质不高、制度建设滞后等;其根本特征就是:忧党和强党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浪潮的新时代背景下,执政软实力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面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执政软实力。为此,需要从制度力、政治力、文化力、形象力、话语力、外交力等方面入手,持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全面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科学内涵,诠释了在当代中国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指明了在当代中国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主要路径,是一部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高校开设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一)教材有“骨头”而缺“肉”。《社建》课的框架分明;分别讲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可是具体内容比较欠缺:从必要性、重要性方面分析的多,从方法、手段和途径方面分析的少。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没有得到具体的解答。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不好把握。《社建》课涉及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又必须讲到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与改革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把二者最好地结合起来,这在现在还是个难题。根据我们教学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课程设置看,一是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与改革史”的有力配合。学生对建设与改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对国家、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切的忧患意识。本文仅对中共七大时期,即全国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的忧患意识作一论析。(一)忧国际之危。1945年春夏之交,世界正处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夜。在西方,由于苏美英联军的合力打击,德国法西斯即将覆灭;在东方,历时十余年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伟大战争也即将取得胜利。铁的事实昭示世人:法西斯侵略势力必然灭亡,人民民主势力必然胜利,世界将走向光明。“这是历史的总趋向。”(《毛泽东文集》第3卷,378页,人民出版社,1996)那么,从此以后,世界是否就没有倒…  相似文献   
10.
试论民国时期梁漱溟宪政态度之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继昆 《历史教学》2003,6(1):42-46
梁漱溟关于中国宪政问题的探索,大致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梁氏是宪政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后期则是冷漠者.其客观原因在于中国宪政运动的失败所刺激,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掀起的怀疑思潮所影响;其主观原因在于梁氏认识到了仿效西方宪政之路在中国行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