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伽达默尔奠定了"倾听哲学"的基础,但他同时也面对着在诠释过程中,作为生命本体体验的时间始终不在场的困境。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成中英建立本体诠释学的尝试,使我们看到了立足于汉字的文字中心论诠释传统,建立一种真正自由开放的"观的哲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回答“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何以可能?”的问题,必须注意此规范基础内含的关于“理性”与“自由”之伦理规定的先天价值预设。马克思的“理性”与“自由”都是一个社会历史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世界"在汉语中的意义大部分来自佛教。"世谓同居天地之间,界谓各有彼此之别"。"同居"指示出我们是一种"共在",指示出一种时间性的空间维度,即这种时间性不是空洞的、线性的物理时间,而是伽达默尔所说的丰盈的时间;同时,我们所同居、交道的这个"世"也有着界限。在"界限"的表层之下,涌动着生命本身的"共通感",那种"万物一体"的"仁"。伽达默尔想强调的则是,"世界"作为一种融合的共同基地,乃是人们可以"分际"和"交际"的基础。它不仅仅跟我们的语言、言谈有关,更重要的是,还跟我们的意义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4.
5.
诠释哲学认为,我们总是已经置身于同世界、他者与自我的关系之中,这些关系可以被刻画为诠释关系。诠释由此被拓展为哲学讨论的基本词。在语言、理解、时序和真理这四个方面,诠释活动都至关重要。与真理问题相联系,诠释哲学力图借助作为诠释关系的真理,超越形而上学—本质主义的升华和自然主义的还原之间由来已久的对抗。  相似文献   
6.
英国美学家沙夫茨伯里继承了新柏拉图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内在形式”说.在莱布尼茨、斯帕尔丁和厄廷格尔等人的评介和翻译下,沙夫茨伯里的自然神论对18世纪德国的精神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推动了德国个体内在体验传统的发展,并对早期“教化”观念从神秘主义向现代审美和教育维度的转化发挥了作用.然而,沙夫茨伯里的内在形式说与德语教化观念内在联系、相互转化这一比较独特、重要的思想史现象,在中文学界仍处在隐而未明的状态之中.厘清这一观念变迁的线索,有助于给教化思想之反思和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诠释哲学是当代哲学的最重要发展之一。阿贝尔立足于普遍诠释哲学的视域,展示出许多受人瞩目的开端和新颖的立场。诠释,是阿贝尔哲学的核心概念。在勾勒与诠释概念相联系的问题史时,也将诠释哲学纳入到哲学—历史的发展脉络里去,以此来进一步明确这个进路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8.
康德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里,提出了著名的"曲木"难题,并认为这里面体现出的悖论既是最困难的问题,也是最后才能被人类解决的问题。与此相应,康德运用"曲木"和"森林里的直木"这一对略显矛盾的核心隐喻,系统地阐释了个体自由与社会法律秩序之复杂互动的关系。"曲木"隐喻也可说是柏拉图"洞穴隐喻"对人类感性缺陷描述的变种。它暗示人首先是自然秩序中的存在,这是一种"实然"的经验性问题,也就是人实际上是什么。而"直木"则体现了"应然"的价值追求,即人应当成为什么。它体现了个体在社会共同体里可能发展成为独立人格性的禀赋,凸显了人的个性和独立意识、人的尊严和价值。"曲木-直木"隐喻及其从属隐喻,是通向康德独特人类学观念的路径之一,也与康德对"自然"观念的反思和重构有着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个现实问题.那么,怎样使英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