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一些教科书或资料上常用符号代替来讲解“比喻”这种修辞: 明喻:甲象乙、暗喻:里是乙甲是本体,乙是喻体。借喻:乙代甲仿效这种方法,我们在教学中也常用公式法讲解下面两种修辞。一、博喻先看例子,九○年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课《我的空中楼阁》: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漂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班级工作由班主任主管一切,可谓事无巨细,西瓜芝麻都要抓。大如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安全防范、纪律卫生、身心健康等,小如座位编排作业完成、作息遵守、洒水扫地、小病小伤、饮食起居等等。从天亮忙到天黑,班主任仍有忙不完的事情。可是虽然这样忙碌不停,而效果却并不怎么好,偶尔松口气,问题又会出现。班主任如何从繁忙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使班工作做得轻松些,而且更有效些呢?本人在尝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感到效果良好。一、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管理自己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兴趣不同,习惯不同,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各有…  相似文献   
3.
发展市场经济,拉动内需是个行之有效的举措。语文教学要提高实效,“拉动内需”也会给人带来惊喜。例如教学《神奇的极光》一课,本人在不经意间偶然一次“拉动内需”,发现教学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4.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民间文学史上的“双壁”。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说:“北朝有《木兰诗》一篇,足够压倒南北两朝全部士族诗人。”这样好的作品学生学过之后,应当要求熟读成诵。但是,不少学生在背诵时丢三拉四,有的丢了一个自然段都不知道;有的前后内容混杂,东背一句西背一句;有的当时背好了,过不了多久又忘记了。怎样让学生顺当地背诵课文呢?我的办法是:抓点、理线、板书,再背诵。所谓“抓点”,就是要求学生抓住自然段中能表现段落中心的“点”。这个“点”可以是原文中的关键词(句),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一个词(句)。在  相似文献   
5.
推测引读,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去推导尚未接触的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以做好课文的预习。现在,不少学生预习无目的,敷衍了事,甚至流于形式。推测引读,便于学生克服盲目性,使预习有目的,阅读有路子,读书有兴趣。贺敬之的《回延安》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以往的预习一般是:扫除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概。这样做,学生只有知识上的某些积累,并没有能力上的提高。运用推测引读进行预习则迥然不同。这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首先,通过剖析标题,推测课文内容。我在简介作者后,即引导学生从“延安”二字上展开联想。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