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雪     
“下雪了!”我(I)正在甜梦(dream)中,只听见大人们在谈论着。我好奇地穿上衣服(coat),想出去看看雪。因为我起床(getup)很早(early),所以天(sky)还没亮。我刚吃过早饭(breakfast),就出门(door)了。行人很少,雪地上只有一些稀稀疏疏的脚印(footprint),映入眼帘(eye)的,是一片洁白。我走着,就像走在一块松软的白色(white)地毯上,脚(foot)下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雪花(snowflake)不时地飘到我的脸(face)上,凉凉(cool)的。空气(air)是那么新下雪(Snow)◎文/黄安琪E文小语鲜(fresh),我不禁深深地呼吸着。抬头望去,每一盏路灯的光(light)下,…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高的学科,想要提升学生的 思维水平和数学能力,必须重视抽象数学直观化,因此老师应 该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实践。数字和图形是数学学习的 基本元素,将两者有效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中篇对话《斐德若》中主要有三个人物,象征了三种类型之人,分别是智术师吕西阿斯,热爱言辞的青年斐德若,以及哲人苏格拉底,这三种人都热爱言辞以及编织言辞的修辞术,而他们修辞术的品质则与他们各自的灵魂品质相关。柏拉图通过详述苏格拉底应用自身哲学式修辞术,教育斐德若认知吕西阿斯智术师式修辞术的缺陷,进而认知何为真正修辞术的过程,而苏格拉底教育斐德若的过程,本身就是真正的修辞术,也就是指向真相与德性、与辩证术相结合之哲学修辞术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平凡的美丽     
今年正月初一,外婆家的屋里暖暖的,家族的几乎所有人都聚在这里,说说笑笑。在这新年伊始,大家都卸去了身上沉重的压力,轻松自在地享受这难得的春节好时光。 孩子们兴奋地数着压岁钱,大人们则窝在一起唠家常。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广告日益增多,湘潭地区高校文化活动广告频繁。通过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湘潭地区高校文化活动广告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湘潭高校文化活动广告能为活动带来资金,扩大影响力,具有直接简洁、影响范围广等优点;高校学生对高校文化活动广告持接受态度,校方会制定商家准入原则,企业方对校园文化活动广告的满意度不高;学企双方在高校活动广告合作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创新合作形式,才能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大批流动儿童随之产生,适应校园生活成为了这些异地求学儿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从现象学视角看,流动儿童的校园适应问题本质上是其矛盾心理的自我博弈以及对于校园归属感的渴望。教育者应从流动儿童自身表现出发,在理解和共情的基础上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促进他们融入新集体。通过分析案例中个体从“主动适应”到“被孤立”的校园经历,聚集其内心体验,探讨流动儿童校园适应的内涵并提出教育构想,以期为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提供借鉴,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刊于1909年的《教育杂志》以刊期长、影响大,历来被学者视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窗口.本文从教育场域的视角出发,探讨《教育杂志》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作了三个方面的阐发:第一,从《教育杂志》广泛而又频密往来的作者关系中说明它的教育在场性;第二,从《教育杂志》对教育大众化的追求中说明它致力于教育公共话语属性的建构;第三,从《教育杂志》对教育话语的主动引导中说明它本身即是教育场域中的一支结构性力量,同时还分析了作为商业性质的《教育杂志》在这一力量的发挥上,既具有独立性发声的优势,同时也不无现实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面"下的"新常态"对高职院校的党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立足实际,努力践行新常态下党务、思政工作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9.
每到"求职季",各种招聘形式层出不穷。而在多种招聘形式中,"微博招聘"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它以成本低廉、互动性强、效率高等优点格外引人关注,为不少乐于"尝鲜"的毕业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微博求职"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认知发展,儿童逐渐开始拥有秘密,秘密空间便是他们对于秘密的特殊体验方式。儿童秘密空间所蕴含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及观察法、访谈法的运用,探析儿童对于秘密空间的真实感受,发现在秘密空间中,儿童会与自我对话,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秘密空间是儿童实现自我建构的场所。然而,身处“权威与服从”的语境之下,儿童秘密空间正经历着被破坏、被监督、被入侵的遭遇,甚至越来越多的儿童早已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这不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觉醒以及道德人格的成长与完善。为此,家长和教师应适当地给儿童一些“失控”的空间,尊重儿童的个体发展,理解并保护儿童的秘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