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教师对预设和生成、平等对话、回归生活、资源开发等教学理念耳熟能详,语文教坛到处充盈着人文、自主、感悟、探究。网络资源、合作学习等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整个课堂你说我说大家说,热闹非凡。外显的景观轰轰烈烈,但是在这异彩纷呈的背后,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一下,又不难发现大家热衷的一些教学现象中问题也相伴而生。种种情况似乎总让人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有时候过于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好像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3.
黄秋芳 《陕西教育》2010,(12):41-41
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学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动态生成资源。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也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或使课堂循规蹈矩、流于形式;或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但面对这些优质的生成性资源.我们也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4.
发散思维是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不拘泥于常规,能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固定模式,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于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流畅性(又称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探来启迪学生思维,开阔  相似文献   
5.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活动.古往今来,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游戏对于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价值.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游戏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数学已经成为所有公民从事生产生活的基本工具.对数学思维水平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已经得到了诸多领域的重视.数学素养是公民素养的一种,其培养起点应该放在学生各项知能的塑造初期,以便于学生能够形成稳定高效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已经成为所有公民从事生产生活的基本工具.对数学思维水平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已经得到了诸多领域的重视.数学素养是公民素养的一种,其培养起点应该放在学生各项知能的塑造初期,以便于学生能够形成稳定高效的数学素养.一、基于价值取向的数学素养的内涵与结构基于价值取向的数学素养,是将数学素养与价值结构相关联,强调数学意识解决问题、逻辑推理等数学要素,同时也将人文要素融入到数学素养之中,使其形成具有综合意义的带有明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极强的学科,不同的学生由于年龄、生理特征的差异,导致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是导致大批学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发展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习者对资料的收集、整合、应用与创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语文,仅仅依靠语文教材是学不好真正的语文的。因为每周几节语文课所承载的内容仅是沧海一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有赖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重  相似文献   
10.
黄秋芳 《成才之路》2012,(27):32-32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是构建有效教学课堂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能够自我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自主地选择、组织、建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并针对不同问题灵活地运用不同方法来完成任务。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改变,即教师的教学任务从"教"转化为"导",从"教会知识"转化为"教会学习",成为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和发现与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