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09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中最完整的一部书。在它以前,虽然有不少论文的篇章,但都没有像它这样系统地、深刻地分析了有关文学方面的各项问题;而在它以后,古典文学领域中也一直没有出现过同样类型的这么大篇幅带有总结性的巨著。因此,研究《文心雕龙》这样人类文化宝藏的重要著作,不但可以了解生长于四、五世纪之间的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的全部见解,而且,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方面,我们还能够从这部杰出的论著中吸取很多足以值得我们借鉴的精华。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为我们总结了自先秦以来文学批评方面的各项问题。这部十卷五十篇的大节中,作者以中国文学特点为基础提出有关文学体制、源流、演变及其流派的讨论;并且,从正确地理解内容、形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等问题上论述到作家、作品的成就;而更突出的是,作者用了半部左右的篇幅对创作问题作了非常细致的探索。在这方面涉及到  相似文献   
2.
3.
答庄充书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祖父是《通典》的作者杜佑,曾做过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是杜佑第三子,由于早死,没有留下多少遗产,所以到杜牧时,已经变做"孤贫"之家了.直到他二十六岁举进士后,他的生活也并不宽裕.由于家庭负担较重,他一直争取在地方官员中作幕府,以及作州刺史的官,政治上不是很得意的.  相似文献   
4.
《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原出于东晋梅赜所传,它经过唐代学者的集体讨论、严格考订。可是,自从南宋吴棫提出异议,后又经明代梅鷟,清代的阎若璩考证之后,这部《尚书》的古文部分,从此被戴上了“伪书”的帽子。又据说,“铁证如山,已成定案”了。《尚书》古文部分的真、伪之争,可以上溯到汉代,原只是出于今文经学派的宗派情绪。从晁错奉诏受学于济南伏生,归来被任为博士起,今文经逐步立于学官,读经成为读书人进入官僚阶层的一条道路,于是,他们把伏生所传的二十八篇《尚书》,看作独自享用的、敲开富贵大门的砖头之一,任何人对《尚书》佚文的任何发现,都会被他们视作异端,  相似文献   
5.
6.
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钧世篇》中说:“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要当以为学者之山渊,使属笔者得采伐、渔猎其中”。意思是,第一,“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因此必须有选择地加以吸收。第二,作为学海书山的古籍,对写作者来说,只可从其中采伐、  相似文献   
7.
刘知几(公元六六一——七二一年)字子玄,唐代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他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之一。从小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于世。和《初学记》作者徐坚等均以言议见许,道术相知,主张作为史学家必须具有才、学、议三长。他认为“议事未精而轻为著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开动脑筋,要善于思索,特别指导们要学会思考的方法。《实践论》中说: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读。(《毛泽东选集》) “思考作用”不但能把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系统的意见;而且,更能使经验上升到理论。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对于我们理解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思惟,从抽象思惟到实践的全部认识过程,对于我们探索作家进行创作时的构思,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清人吕璜记述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说:“古人文章,似不经意;而来落笔之先,必经营惨淡。”这是深知写作甘苦的话。一篇文章可以有深浅、繁简、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作家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在我国古典文学的论著中,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地提出来的。从早期的经、子文论以迄近代的文论中可以看出,它是伴随着不同的文章类型即文体的发展一道被提出来的。但作为专书来讨论这一问题,则是开始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之后,陆机的《文赋》、李充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