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共产国际高度集中领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决非偶然,它是国际共运历史发展之经济的、政治的、国际的、国内的、客观的、主观的等各种因素综合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在这众多的成因中,无外乎有客观和主观两大因素,其中主观因素是首要的,而客观因素则是次要的。今天我们探讨共产国际高度集中领导体制形成与发展的主观原因,对于总结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各国党之间的关系,推动国际共运的健康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高党员的质量,这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十分重视提高党员质量问题。列宁认为,执政党的建设首先不是党员的数量问题,而是党员的质量问题。他把提高党员质量和纯洁党的队伍看成是执政党建设中的“最重要的任务”。他在为《真理报》撰写的文章申明确宣布,“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来的人’。”列宁始终注重党员质量,并把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提高党员质量以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决议,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今天,我们重新研究这次经济政策的转变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战略转变,具有其历史必然性。从“战的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直接导因于当时苏维埃俄国面临的严重的  相似文献   
4.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1864—1876),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性的群众联合组织。第一国际经历了十二年的战斗历程,为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第一国际在领导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斗争实践中,在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的批判、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第一国际性质的体现,是区别于其它各种组织的标志之一,是其本身存在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第一国际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坚持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与作风,这对于当代国际共运的深入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