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问世后,掀起了一系列轰动效应,围绕着对《三国演义》的思考,揭开了我国历史演义小说批评的序幕。初始的演义小说批评史学意识深重,但是由于《三国演义》体现了社会上全新的审美观念,决定了初始的演义小说批评必定有美学新质出现.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堪称明清演义小说批评的专著,是社会理想与美学理想交融的批评。文章对明清演义小说批评进行了美学归纳。  相似文献   
2.
张竹坡的《金瓶梅》批评,历史地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明崇祯本《金瓶梅》评点的理论成果,经过开拓和深化.建立起了自己的完善的小说批评体系。张竹坡的《金瓶梅》批评,充溢强烈的主体意识,具有明确的审美指向和系统的文体结构。在理论上,张竹坡确立了以形象和“情理”为核心的小说观,明确阐释了小说的创造性以及与生活本源的关系。张竹坡重视小说阅读的审美指导。  相似文献   
3.
李渔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戏剧活动家,无论是在戏剧创作,还是在戏剧理论、舞台导演等方面,都做出了卓绝的贡献。在他生前,就曾有人将他比作戏剧大家汤显祖;国外,日本有的学者将他喻为“诗中之杜甫”,西方学者又有人把他和莫里哀相比。在长期的戏剧实践中,李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将六十”之时(约1670年),李渔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了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撰写出了我国戏剧批评史上卓然可观的集大成著作《闲情偶寄》,为我国戏剧理论的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李渔是一位具有强烈理论探讨意识的戏剧理论家,在他的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生涯中,在他对戏剧的历史和现状的观察与思考中,深切认识到“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认识到理论的总结对戏剧创作的巨大指导意义。“近日雅幕此道,刻欲追踪元人,配飨若士者尽多,而究竟作者寥寥,未闻绝唱。其故维何?止因词曲一道,但有前书堪读,并无成法可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组成的新词语。 2.使学生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培养学生热都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通读全文;理解前三段课文。 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的小说批评,体系系统而完备,美学内涵丰富而深刻,尤为可贵的是对小说家的创作心理进行了全面地理论探讨。文章认为金圣叹的小说是小说家心智的创造物,“因文生事”之“生”即为创造之意,“文”是小说家追求的美学目标。金圣叹从小说家的智能结构、认知结构以及临文动心的心理状态等诸方面,论述了小说家的创作心理,阐发了可贵的理论见解,具有深刻的理论创新性,实为我国小说理论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6.
“滋味”是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曾经大量出现过的美学概念,许多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都曾不同程度地论及到“滋味”的问题,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以“滋味”这一美学概念为核心的“滋味说”。所以对“滋味说”的研究,也就成了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系统而深刻地认识“滋味说”,探究其源流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滋味说”的源头究竟何在呢?通过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全面考察,笔者认为,“滋味说”的源头在钟嵘的著名文学理论著作《诗品》之中。  相似文献   
7.
神魔幻象小说是从题材和造象两方面界定的,题材多为神魔鬼怪方外之物,而幻象乃是指其构象的非现实的奇幻性。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明清神魔幻象小说是我国小说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奇幻、荒诞、诡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秘莫测、色彩迷离的奇幻世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审美效果,它与中华民族深层的审美心理结构遇合,且培育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神魔幻象批评揭示了神魔幻象小说的审美核心,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既丰富又多采。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曾相继出现过一批著名的小说理论家、批评家,他们从各个方面审视小说、思考小说、评点小说,对小说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艺术技巧、、美学风貌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发表了见地深刻的精彩论述。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重诗文而轻小说的倾向,诗文被视为正宗,小说则被蔑称为“稗官”,在小说的发展历程中,曾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百般禁绝和正统文人的多方排斥,这一现实造成了小说的理论批评在我国的文学批评史上几无立足之地。金圣叹是公认的清朝著名的小说批评家,可是他的同朝人袁枚却说“金圣叹好批小说,人多薄之”。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明末社会道认审美观念等激变的产物,它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小说发展的流向,推进了小说观念的变革,《全瓶梅》批评,推动了我国小说观念的充实、深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明代《金瓶梅》的原始批评激活了后人的审美思考,崇祯本《金瓶梅》的评点者,是我国以审美眼光审视《金瓶梅》的第一人,评点使原始批评中美学判断具体化并成为张竹坡系统批评的先导,在《金瓶梅》批评史上起着双向联结的思维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 2.理解全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体会诗人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正确。 2.理解课题。先让学生逐字说义,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教师视情况给予订正或补充。(课题的意思是: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对故乡的思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