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少学生一遇到作文,往往兴趣索然,感到没什么可写.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尝试了剪贴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激发兴趣,学会方法.低年级学生喜欢看连环画,经常几个人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把图上的内容讲出来.我就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写连环画.(即为图画写说明),开始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幅图,自由讲,自由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写好后交给老师批阅.接着,也为了使学生们齐步并进,我用了中年级的一幅挂图《送水》,先让学生们讨论,“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旁边还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你看了这幅图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畅所欲  相似文献   
2.
龚雪生 《广西教育》2011,(22):41-42
近日,笔者有幸倾听了多位教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三角形内角和》是苏教版第八册的内容,教材从三角尺的三个内角相加出发,通过撕、拼的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是原来大纲版教材没有的内容。听完以后,感受颇深。下面,笔者就《三角形内角和》这个课题的两种教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龚雪生 《广西教育》2007,(12A):11-12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用传统的小学数学练习题往往容易把学生的思维训练僵化,使学生只会解题,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题型的编写“应有助于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因此,新课程呼唤新题型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用传统的小学数学练习题往往容易把学生的思维训练僵化,使学生只会解题,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  相似文献   
5.
学会学习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只有加强学法指导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呢?一、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课本的指导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龚雪生 《广西教育》2008,(28):33-34
自主探究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注重让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促成学生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8.
课堂导入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如果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也就是说教师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  相似文献   
9.
龚雪生 《广西教育》2007,(10A):22-2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直正理解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真正成为“引导者”,并发挥出“导”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八单元第62~63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概念。2.能通过折、画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