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动物陈列需要更新动物陈列,是我国自然博物馆、省(区)博物馆自然部的主要基本陈列内容。这是由于动物本身的特点,可以吸引广大观众,进行科普教育。笔者曾参观过许多有关博物馆的动物陈列,也参加过多次中国自然科学博  相似文献   
2.
在海兽中,有一种动物的雄性头上有一个黑色的皮囊,乍一望去宛如戴了一顶黑色的帽子,又似鸡冠的形状,所以得名“冠海豹”。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它是一种鲸。雄冠海豹的身体可长达2.4米,体重295千克;雌冠诲豹较小,体长近2.1米,体重平均为159千克,但到分娩前期可以猛增到182千克。目前,大约有65000头成熟的雄冠海豹,栖息于  相似文献   
3.
华惠伦 《科技文萃》2005,(3):146-150
早在1亿年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蚂蚁,它们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然而,硕大无朋的恐龙灭绝了,小小的蚂蚁却一直繁衍至今.蚂蚁不仅出现得早,而且种类多,目前已发现11000多种蚂蚁.科学家推测,全世界蚂蚁的种数应该在15000种左右,还有近400种未被发现.此外,蚂蚁无处不在,除了永远冰封的南极和北极、极寒的山顶以及少数几个岛屿之外,世界各大陆上都有蚂蚁的踪迹.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电影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鸟在空中齐飞,为什么鸟类喜欢集栖呢?形成信息中心鸟类的群集可以形成“信息中心”。在辽阔的鸟类栖息地区,只有群集的鸟类才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密密麻麻的大量昆虫、成熟果子、混杂种子和死动物躯体等食物。因为在成群觅食的鸟类中,只要有几只鸟,甚至一只鸟找到了食源之后,其他鸟就会很快地得到信息,从而被诱集起来,而且数量越聚越多。而对于独栖或少栖鸟类,觅食如大海捞针一样困难。至于鸟类之间靠什么来传递信息呢?鸟类又不会打嗝,也不会将它们肚子里的美餐示告于众,这至今还是个不解…  相似文献   
5.
华惠伦 《科技文萃》2005,(10):155-161
从生物的进化角度来说,人是由动物演变而来的.今天,我们看到动物的各种各样的类人行为,并非完全是向人学来的,而是它们原先就有的.不过,在人类与动物的长期相处中,一直存在着相互模拟,相互学习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的回顾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尚未正式出现之前,仅仅是一些好奇的业余爱好者从个人的兴趣出发,从物质世界里搜集自然历史的“珍品”,把它们放在个人的小标本柜(箱)中,供自己或亲友们欣赏。这种收藏,在历史上曾经导致了军方或政府发起远征探险,考察并获得本地没有的大量自然历史标本。例如拿破仑的埃及战役(1798~18O1),常常确立王权领域,把自然环境作为争夺点,搜集众多的自然历史物。世界上出现自然历史博物馆后的很长一  相似文献   
7.
8.
古代飞龙     
奇妙的大自然里,有一些善于滑翔飞行的动物,它们的飞行技能虽然比不上鸟儿、昆虫和蝙蝠,但是也十分有趣。在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中,都谈到一种能翻云覆雨的龙,而且在一些壁画和建筑物上,也画着和雕塑着龙的形象。那么,究竟有没有龙呢?有,但不是人类主观臆造出来的“怪物”,而是生活在距今2.5亿年至7000万年以前中生代的一类远古爬行动物。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种类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占优势的是恐龙。大多数恐龙的身体巨大,所以冠以“恐”字。除了恐龙,那时还有能在水中生活的鱼龙和蛇颈龙,以及在空中滑翔的飞龙。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电影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鸟在空中比翼齐飞。为什么鸟类喜欢群集在一起呢?鸟类群集在一起好不好呢? 一些科学家认为,鸟类的群集可以形成“信息中心”。在辽阔的鸟类栖息地区,只有群集的鸟类才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密密麻麻的大量昆虫、成熟果子、混杂种子和死动物躯体等食物。在群集觅食的鸟类中,如果有几只,或一只觅到了食物后,其它鸟就会很快地得到信息,从而群集起来,而且数量越聚越多;独居的鸟类,觅食却如大海捞针一样困难。群集的鸟类在觅食、飞行和休息的时候,只要其中有一只鸟,或者几只鸟发觉了敌害,…  相似文献   
10.
海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