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科学研究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需要,为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以及区域经济开发而开展的,多学科野外考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一项科研工作。这种考察,一般都是根据特定的任务,组织地学、生物、经济、技术以及工业、农业、交通等各种有关学科与专业技术力量,共同对一定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进  相似文献   
2.
席承藩 《资源科学》1986,8(4):92-96
1985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怀特教授(G.F.White)来华,他赠送我一本斯米尔(V.Smil)著的名为《劣地——中国的环境退化》(The Bad Ear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China)的新书;开邀我写一篇书评,以表示中国科学家对此书的看法。 那时,我已知有些外国友人对《劣地》一书持不同的见解,并有书评发表。当我翻阅此书后,感到不能不对他的论点发表意见,于是我写了《中国自然资源的管理》一文。承蒙《环境》杂志的责任编辑怀特教授在我的书评前加了按语——《中国环境的变迁》。他客观地对中国环境评价的不同看法,作了扼要的论述。 我的论点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复杂多样,有它独特之处,在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有付克服的问题。但绝不会同意《劣地》作者所持的充满悲观失望的观点,似乎中国的环境已恶劣到毫无希望的境地。因为,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并不陶醉于已取得的成就,而应继续努力,整治我们广阔而多样的国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使生产建设有更大的发展。 为了方便于读者,《环境》杂志摘录了不同论点,和我的书评对照起来发表。本译稿也对照摘录一并由郑文钦译出。  相似文献   
3.
作者根据长期从事土壤普查、监测和科学研究的经验,论述了系统积累土壤资料、节约保护耕地、因地制宜改良利用土壤对粮食增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进行土壤调查,挖掘土壤生产潜力,是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活必需的基础,文章就全国土壤调查方法及如何因土制宜进行开发利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进行土壤调查,挖掘土壤生产潜力,是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活必需的基础。文章就全国土壤调查研究方法及如何因土制宜进行开发利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丰收的地图     
跟自然作战的地图指挥員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常常把軍用地图打开,仔細研究,然后部署作战任务。从事农业生产也是一样,为了更好地安排生产任务,也需要有一种同大自然“作战”用的地图。那就是土壤图。也許有人会說:我国几千年来向来以农立国,从  相似文献   
7.
席承藩 《资源科学》1980,2(3):38-43
红壤、黄壤以及其他富含铁、铝氧化物的土壤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主要土壤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这些土壤,对该地区生产发展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及对我国资源科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黄壤在江南和华南大都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低山地区;在贵州高原多分布于1000米的高原面上;在云南高原多见于海拔1800—2200米的原面上;在云南西部中甸高原于海拔3100米的原面上还可见红壤残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