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19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国务院同意,自2009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分配。2月5曰,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栗心怡 《东南传播》2022,(11):90-93
“波西米亚人”这一概念最初指代古捷克波西米亚地区内的吉普赛人,后来法国人用其来称呼住在巴黎贫民区内的非传统艺术家们。“波西米亚人”在生活与艺术实践过程中形塑了物理与文化双重意义上的“波西米亚空间”,并随着缪尔热、普契尼、拉森等艺术家在作品中对波西米亚群体的书写,与小说、剧场、电影等媒介属性的叠加,将其高度符号化为了一种不受传统或主流制约,追求高度自由与纯粹艺术的生活态度。当“去人类中心化”的理论思潮介入空间研究,为“波西米亚空间”在物理与文化意义上又增加了新的本体视角,强调在电影本文中出现的“波西米亚空间”不只是呆滞的叙事背景,而是具有主体性的“自在之物”。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面临的生存状况,提出了生存与发展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应走联合、共享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心中的旗帜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她90岁的生日。看着电视节目中飘扬的党旗,刚从武汉回来的舅姥爷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我和哥哥、妹妹依偎在他的身旁,求他讲讲过去的故事。80多岁的舅姥爷和蔼地看着我们,轻轻地喝了口茶,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相似文献   
6.
六一儿童节,顾名思义,是儿童的节日,孩子们理所当然是节日的主角。而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主角",只是有的孩子成了忙碌而劳累的"主角",忙着排练,忙着演出赶场,忙于在各种购物、游乐场所奔波,等等,真正属于他们自己无拘无束、放松玩耍的时间反倒很少,以至于许多儿童厌倦过节、  相似文献   
7.
《重庆晚报》2010年11月24日报道: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笔者以为,中国人不是没有创造力,只是按照中国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没有了创造力。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  相似文献   
8.
栗华益 《文教资料》2007,(34):225-227
济南话上声单字调调值是[45],但是有些上声字在单读时调值为[214],进入连读变调之后,则按变调规律正常变调,或者仍然读成[214].类似上声这种现象还存在其它调类之中.初步认为这种现象是受邻近的北京官话或普通话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高丽忠宣王西谪吐蕃事件,近年来,颇得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重新梳理,认为王璋西谪的直接起因,在于“忤中贵人”;其根本则是由于王璋不会坐视高丽丧失独立地位的“个性”,元朝廷制造借口,使其远离大都和王京,以便实施“中土化”高丽的计划。  相似文献   
10.
不论是中国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天人相分”,都没有处理好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天人合一”一味强调人类必须顺从自然,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无所事事,缺乏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而“天人相分”则一味强调以人为中心,征服自然,虽然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吸取两者之精华而摒弃其糟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我们创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