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题目中的两样物体,乍一看,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廿多年前的一则故事,却使两者紧紧连在了一起.1987年元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2.
志武嘱我为他的<一秋集>写几句话. "一秋,言之一季,对我而言,则是一生."志武在自序中如是说.志武非常重视<一秋集>的出版, "<一秋集>既是我来世的‘妻子',也是我今生从身上割舍出的肉体".真是"天命"之前的"一册人生"!  相似文献   
3.
秦德文 《科教文汇》2012,(32):F0002-F0002
作为第一读者,我拿到和敬同志的新作《传奇人物写真》以后,是一口气读完的. 最强烈的印象是:和敬同志耗费了巨大精力,在为一帮几乎被忘却了的乡贤们树碑立传.树碑立传本是我们先人记述历史的一种方法.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权势者的滥造、撰文者的虚饰,树碑立传遂带有某些贬义.但严格说起来,对历史真正负责的树碑立传,我们是应该给予鼓励的.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说过:"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是:人类发明了文字,能够把自已的生活记载下来,成为历史.后来的人可以凭借历史,审视过去,谋划未来.——没有碑,没有传,哪来历史?"  相似文献   
4.
淮河颂     
为了减少麻烦,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固守着自己的“三不”原则:不题字、不作序、不挂名(在别人写的文章上署自己的名字)。但戴维奇同志要我为他的作品集写几句话时,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破例了。究其原因是:一是想为我的忘年交的成就鼓与呼。认识维奇,纯属偶然。十多年前,我主政阜阳行署时,一天,著名摄影家《农民画报》主编程连仲先生,直闯我办公室,要我重视一位土生土长的青年摄影家:“他的作品在这次全国淮河风情大奖赛上获得了一等奖,他的摄影水平够得上国家级大报的摄影记者的水平。”程主编将他捧来的一大摞维奇的作品一张张地展现给我看…  相似文献   
5.
公民古利立下了一份惊世骇俗的遗嘱:“当我的生命结束时,我盼望由野生动物来分享我的身体。我希望出现这样的盛宴,证明我将生命献给了森林朋友。”  相似文献   
6.
1991年,淮河大水,举国震惊。本文作者秦德文同志时任阜阳地区行署专员,他以一名亲历者回忆了洪灾前后阜阳地区惊心动魄的抗灾、救灾的一些经历。时值国庆之际,本刊推出此文,在回忆二十年前的那场大水、那些故事之时,感受在大水灾面前祖国的强大。藉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7.
从点滴抓起     
《人民日报》报道北京一五八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