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管红红 《考试周刊》2012,(61):136-138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是随着新课改而出现的一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有着独特的内涵和多重教育价值。体现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走向自然。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本课程的首要理念。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作者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从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已逾20年,已经基本形成以“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三大板块组成的较完整的内容体系,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有必要对其教学模式及教学资源的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反思,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使我们对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变革做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管红红 《科教文汇》2012,(30):68-69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新型综合课程.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这门课程要想在农村扎根.开花,结果.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立足学生生活,正确理解教材、准确定位目标、精心设计体验活动,在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的理念下,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形成认识.内化道德。这样才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真正提高农村“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已逾20年,已经基本形成以"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三大板块组成的较完整的内容体系,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有必要对其教学模式及教学资源的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反思,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使我们对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变革做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最适合于作这种研究.课堂教学案例产生的背景、基本要求和案例教学的实施都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密切相关,同时,案例教学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