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导向功能。一张报纸的新闻舆论导向如何,除了决定于它的宣传内容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版面表现出来的。我们把这叫做“版面语言”。“版面语言”是办报人立场、观点、感情和审美眼光的自然流露。编辑对于稿件的选择、取合、修改、标题的制作、照片的选择、字体字号的处理无不表现着作者和报纸的倾向性。读者透过版面,可以感受到报纸对各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在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谈谈对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往往是短时间甚至瞬间以内,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事物、环境和人的生存状态的急剧变动,比如自然灾害、刑事案件、安全事故、疫情等等。突发事件从纯粹的新闻学意义上说,其新闻价值是不容估量的,因此正确及时地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对新闻记者来说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芜湖开埠后,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工商业政策的转变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芜湖工商业的发展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商业获得了明显的发展。不过,在外源性特征极为明显的情况下,芜湖工商业的传统性依然很浓重,近代工业企业发展缓慢,力量较为弱小。  相似文献   
5.
东莞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与岗位工作之间存在严重偏差,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不到位,企业对人才培养不感兴趣,校企不能实现产学结合、互利共赢,成为制约高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政府引导,建立相关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整合实训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组结合广东东莞制造业发达、产业结构转型、企业升级改造、急需高技能人才等契机,选择当地若干家大型企业,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全方位合作办学模式、整合校企实训资源、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产业融合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出新要求,高职专业建设应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建设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群,以适应产业融合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专业群建设要围绕产业行业、岗位、师资等进行,同时整合课程资源和实训资源,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扩大学校自主权等。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内涵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如小孩学说话,就是在没有理性指导的情况下,完全靠听话、说话的语言实践形成的。但是,这种自然形成的语感是低层次的,并且是不可靠的,真正高层次的语感力也离不开有意识的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教材中的习题,如果仅仅是就题论题,必然会使学生感觉太简单,没有做到由浅入深,更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近日,笔者在处理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43页第4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拓展探究,最大化地发挥和利用了该习题的教学价值.一、原题呈现如图1,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画一条长为的线段.分析 解决此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1)因为,所以根据“勾股定理”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它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如小孩学话,就是在没有理性指导的情况下,完全靠听话、说话的语言实践形成语感的.但是,这种自然形成的语感是低层次的、并且是完全不可靠的,真正高层次的语感离不开有意识的语感训练,离不开理性指导.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找到了一种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品味语言,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1年新课改的广泛实施,现今的数学课堂确实是焕然一新。新课改倡导的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如把主体性等同于"热闹",把追求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等。针对这些误区作出必要的反思,希望能够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