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日益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式,是全球性的新革命和必然选择。在对低碳经济研究与实践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低碳消费、低碳能源、低碳环境、低碳技术等四个方面出发,分析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化、资源禀赋差异大、贸易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较落后等主要问题,提出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即: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培育低碳消费文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闽台协同教育创新这一主题,在对闽台教育创新现状、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具有的优势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闽台协同教育创新的可行性,提出了构建闽台教育创新发展的区域体系、形成闽台教育产业一体化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兰新通信设备集团公司(简称兰新集团)的前身--国营兰新无线电厂自1985年军转民后,持续10年亏损,到1994年,累计亏损额达1700万元,欠贷本息8000多万元,企业濒临破产.面对此种情况,有关部门及时调整了该企业的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结合本企业发展实际,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企业开始起死回生,1995年减亏1000万元,1996年盈亏持平,1997年一举盈利1274万元,1998年实现利润1405.7万元.现已发展成为科、工、贸、农一体化,一、二、三产业并举的甘肃省省属大型骨干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4.
林昕  郗永勤 《学会》2010,(5):22-27
近年来,海峡两岸技术交流合作取得一定成就,相关技术协会的作用逐步得到凸显,海峡两岸相关技术协会协同发展的前景可观。该文在分析福建与台湾相关技术协会协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两岸相关技术协会协同发展的几种途径,提出了促进海峡两岸相关技术协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宏伟  郗永勤 《学会》2010,(8):29-33
该文从科技类社团的挂靠体制入手,以科技类社团的结构特征、行为特征、功能特征三个指标作为分类标准,探索科技类社团的分类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科技类社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叶喆喆  郗永勤 《学会》2006,(7):46-49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又面临着加入WTO后各种新形势的严峻挑战。培育发展对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行业协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开始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从介绍三明市烹饪协会的发展历程入手,试图通过对该协会的职能进行分析,以探究我国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郗永勤  张其春 《学会》2007,(11):8-12
技术转移中相关中介组织的发展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分析了福建省技术转移中相关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组织形式、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福建省技术转移中相关中介组织的发展战略以及提升此类技术中介组织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监督是我国反腐败的新利器,但因其发展时间较短,机制尚不健全,导致应有功能的发挥受到了极大制约。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完善网络监督机制:网民方面,适当施加舆论压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网络方面,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密切对外合作;政府、检察院方面,积极健全监督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立法机关方面,着力加强法律研究,健全反腐立法。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回收"模式正在成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重点。通过对再生资源回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领域应用"互联网+回收"模式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基础,在此基础上搭建我国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运作流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全局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度测量等评价方法研究发现:在时序演变上,2005年以来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显著提高,但二者协调发展水平在大部分省份呈现下降趋势,一半以上的省份处于濒临失调和严重失调状态,不同类型的滞后因素各有差异;在空间演化上,省域创新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集聚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良好协调发展和勉强协调发展的省份越趋向于沿海发达地区,濒临失调发展地区逐渐向东北、中部及周边地区集中,严重失调发展地区向"新-青-宁"等地带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