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体育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能把直板正胶打入冷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法的存在要和国外的技术相吻合。对于直板正胶来说,刘国梁的打法不是发展方向,这一点应该肯定。60年代的庄则栋不是,80年代的江加良也不是,他们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阶段性。为什么这么说呢?打个比方,70年代时,如果你反手贴一块生胶,其效果就没有现  相似文献   
2.
直拍反面进攻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直拍反手推挡和反手攻球技术,在对付强弧圈球方面,都存在某些不足。本文以北京队员陈虎为实验对象(陈练推挡6年,练反面击球3年),用两台EPL高速摄影机以100格/秒同频同步拍摄,用GP—2000型解析仪对影片进行数字化处理,用P—3000型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和三维计算分析。结果是,反面击球的许多动作优于正面击球。两者击球动作的数量相近,但反面击球较易于发挥手臂功能,有利于回击弧圈球。本文在论述了反面击球的各种优点之后。得出了直拍反面击球的技术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几个朋友陈锦桐、王李德隆和蔡添顺等人很早就向我发出邀请,让我到台湾去看看,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成行。12月份乒乓球擂台赛因为亚运会暂停,我得闲抽身,11月26日路经香港到了台湾。到台湾感觉很亲切,都是炎黄子孙,语言文字能够交流,生活习惯也差不多。...  相似文献   
4.
旋转是比赛中制胜的因素之一。对旋转球的定性研究已积累了许多知识和经验,但由于测试手段的限制,对旋转球的定量研究一直是个空白。本文运用通过部级鉴定的PD-1型乒乓球动态测转仪,对不同训练水平、不同打法、不同球拍性能的二组24名运动员的发球、搓球、孤圈球(高吊孤圈、前冲孤圈)、削球等主要技术的旋转常量作了报道,初步探讨了训练水平、球拍性能、技术动作与旋转强度(转数/秒)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乒坛首次公布了定量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男子团体赛与上届一样,争夺十分激烈。半决赛分别由中国对匈牙利队和典瑞对英格兰队,结果中、瑞均以五比○获胜。决赛在中、瑞之间展开,这是一场实力相当的较量。在分组比赛中,瑞典队为保存实力,第一、二号选手均未出阵,其目的就是准备在最后一仗中与我决一雌雄。我队在分组赛中也没有全力以赴。因此,这场决赛,举世瞩目。不少人认为,瑞典队  相似文献   
6.
有关乒乓球旋转的研究 ,国内乒乓界从感性上和理论上已作了一些定性分析 ,对于一些基本规律也作了许多阐述。但感性认识与实际情况有时不一定完全一致 ,不少问题还有待于通过定量研究来深入认识。然而 ,由于实时测量这种距近、快速的非金属物体运动目标 ,有一定特殊性和困难性 ,在国内外文献资料中尚未找到现成的解决办法 ,以致多年来对该问题束手无策 ,无法开展实验工作。   80年代 ,我国成功研制了“PD- 1型乒乓球动态测转仪”。通过对国家乒乓球队和青年队 2 4名队员拉弧圈、搓球、发球等转速的测定 ,了解我国选手这些技术的旋转常规…  相似文献   
7.
你可知道王楠的正手连续对拉最高纪录是多少板?2000多! 而大多数球迷一周能练上两次球、每次3~4个小时就算“奢侈”了,更难以指望什么教练、队医……专业选手的种种“纪录”,对业余爱好者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业余选手该如何利用自己宝贵的练习时间?邱钟惠和许绍发两位乒坛宿将,退役后长期从事着乒乓球群众普及的推广工作,无疑对此有着亲身的体会,我们特意请他们分别就同样的问题给读者朋友们一些建议,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