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读者拿到报纸,首先便是大幅度地“扫瞄”各版的标题。常有这样的事,某篇报道内容写得本不错,但由于标题处理得不好而使读者失之交臂。就像人们恋爱中的第一印象,若第一印象不佳,再往下便没有什么“可谈”的了。笔者熟悉的一位青年作家,几年前他欲出一本小说集,出版社也同意,但由于订数上不去,这位作家情急智生,换了个书名(其实也就是标题),让出版社重新征订,结果一下子多订出了数千册,双方皆大欢喜。可见标题的诱读和导读作用是无论如何不能低估的。但是,做好标题并非易事。笔者在编辑工作中曾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为了把一条标题制作得好些,简直绞尽了脑汁儿。不但吃饭时想,走路时想,连睡觉时也在想,还几次闹出过闯红灯和骑车越过家门达一  相似文献   
2.
开封日报今年提出了“头题学辽宁(辽宁日报),标题学羊城(羊城晚报)”的口号。几个月来,有些标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读者来信说:“近来开封日报上出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好标题,实在可喜可贺。”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谈到开封日报3月20日的头题新闻时说:“看后令人欣慰和振奋。标题观点鲜明,用词洗练诱人。消息的引题是:《昔日园荒  相似文献   
3.
近日,风闻著名作家李准率团从台湾访问归来,我便不远千里赶去拜访.京城酷热,另上“熟不拘礼”,李凖很随便地穿着一件白色背心和一条同样颜色的平脚裤头,把我让进那间他自命为“伏枥馆”的书房里,亲自为我这位家乡人泡上一杯绿茶,然后落座于靠近窗案的一把旧藤椅上,用淳厚的河南乡音,不疾不徐地向我谈起了他的这次台湾之行.  相似文献   
4.
60年代中期及其以前,有一个人的名字曾经以极高的频率频频出现在我国各大报刊上,其频繁程度几乎可以这么说,有多少张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照片见诸报端,就有多少次她的名字见诸报端.于是人们便自然而然地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侯波!直至今天,只要一问及这个名字,不但新闻圈内的人尽人皆知,便是40几岁以上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5.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开封市供销社退休干部李公涛自筹资金创办、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开封翰园碑林,成了新的参观点,也成了一个新闻热点,给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增添了新的话题。这一切是怎么出现的? 1984年11月,开封日报开展了发展旅游事业、建设历史名城的讨论。这拨动了共产党员李公涛的心弦。他经过反复考虑,向全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投资五万元,在3年内刻碑200块,再用7年时间,刻碑600块,建一座镌刻宋代和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的翰园碑林,为历史名城添一胜景,为后代留下一件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不动产。李公涛在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恢复了党籍和公职。但他多年来身患肝病,便提前退  相似文献   
6.
金聚泰 《收藏》2007,(12):174-177
近年来,在我国雕塑界,有一位人物肖像雕塑艺术家正愈来愈为人们所看重。尽管现在还远远谈不上多么有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终将会走进人们的心中。他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雕塑艺术家委员会委员、年已63岁却正散发着灿烂艺术阳光的开封雕塑家曹俊亮先生(图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