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口技》是清人林嗣环的一篇名作。它虽主题单纯,艺术上却别具特色。那细致人微的描写,绘声绘色的渲染,引人入胜的情节,浑然一体的结构,相得益彰地把短文凝聚成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给人以心荡神摇的艺术美感。一、化声为形,形声兼备口技是一种模拟各种声音的表演艺术。它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听众通过对维妙维肖的欣赏,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可以想见,作者写作  相似文献   
2.
颜师古《汉书注》共有493条“古今字”材料(包括颜师古本人指认及引用前人指认),可以归纳为211组。逐一分析“古字”与“今字”的字际关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种字际关系类型:异构本字、异写本字、同源通用字、同义换读字、古本字/重造本字、源本字/分化本字、分化本字/源本字、本字/通假字、通假字/本字、假借字/后补本字、后补本字/假借字、通假字/通假字、假借字/假借字、异构假借字、异写假借字。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民族地区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文章首先界定第二语言的概念,然后提供一个具体的实验观察例证,最后得出结论:民族地区幼儿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是5—6岁。作者又从理性的高度分析了这一实验结论的合理性,批评了存在于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某些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4.
5.
师范院校特别是地方性师范院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在提出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一系列讨论中,多有忽略了培养目标这个既常说又常新的问题。现在高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走向市场化,地方性师范院校有为地方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目标,有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因此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也必须把目光投向社会和市场,找到改革的立足点、着眼点,才好谈改革。这个立足点就是培养目标,着眼点是正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早在二十年代,黎锦熙就对现代汉语的词作了分类。他是仿照西方传统语法,从意义上来划分的,提出了影响后世几十年的“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词类划分原则。后来的语法著作在词类划分上一直未走出黎锦熙的路子。但汉语的特点是词类跟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这种词类划分原则与方法同汉语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五十年代,我国语法学界关于词类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目的是找出适合于汉语词类划分的方法和标准。结果否定了词无定类说,指出了在方法上不能单凭意义,提出了结构关系是最重要的分类标准。八十年代,朱德熙进一步阐述了划分词类的方法和标准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否定了意义。 在教学语法方面,五十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词类划分标准有两个方面:意义和语法特点。八十年代重拟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词类划分的标准没变,但强调了语法功能为主要标准,兼顾词汇意义。高校教学语法在理论上更新快,不断地吸收语法研究的新成果,词类划分以功能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重点的核心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其知识点和教学方法,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因此语文教师要不囿成见,认真挖掘和利用这一优势,努力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相似文献   
8.
师范院校“教师口语”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对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教学现状,讨论高师"教师口语"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口语"的开设能够弥补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缺憾,其课程地位应该得到高校师生的足够重视;要特别关注与基础教育改革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理论教学,抓好示范教学,以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9.
《爱莲说》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借物咏志的名篇,它在结构上匠心独运,做到言简而多姿,文短而曲折。明代画家董其昌在《画旨》里说:“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画诀也。”绘画不喜平,为文何尝不如此,周敦颐深明此旨,他的《爱莲说》的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一一条线索贯全篇本文作者把“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穿全篇,将全文连缀成一个艺术整体。全文共有八句,“爱”字竟出现了七次。起句开宗明义,指出“草木之花”可爱,一个“爱”字紧扣题  相似文献   
10.
图拉  关玲 《现代传播》2022,(9):113-121
在狭义媒介论中,媒介为体叙事为用。任一媒介皆蕴含语境、观念及符号三要素。观念以符号为载体进行传播,符号则需以语境为规则进行解读。因此,叙事又可被视为主体观念的抛出行为,此时媒介不仅是观念的抛出形态,也是观念赖以存在的符号与语境。在此视角下,对于媒介的研究即是对于叙事的研究。故事仅仅是主体观念对遮蔽之物赋予意义或结构的叙事开端;其完成并不意味着故事时空的最终完结,而在于其已由遮蔽转化为显现,形成了最初的符号结构。沉浸式媒介的优势正在于此,其故事必须伴随参与者交互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其叙事结构必须是开放式的,故事本身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都必须具有延展性,无需通过任何话语修饰即可呈现为鲜活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