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戴妃身亡后,英王室因忽略自身形象而遭民众诟病。近年来,随着英王室对电影等大众传媒的合理运用,已使本国民众的支持率保持历史上较高水准,并在全球舆论范围树立了良好形象。文章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典礼英王室片段为切入点,以荣获奥斯卡奖的《国王的演讲》、《女王》两部影片为案例,在传播学视角下探析英王室努力塑造公众形象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近年来走出去和海外传播的成果斐然,但不可否认在短时间内中外文化逆差的现状仍然难以彻底扭转,中国影视产品为西方社会和市场所接受和认同仍然任重道远。本期专题研究聚焦中国影视产品的国际传播策略问题,本刊约请各方学者分别展开讨论,希冀专家观点对业界与学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勾勒描述中国电影评价系统的五大气场,即领导气场、学术气场、媒体气场、票房气场、网络气场,探究各自的话语特征及交互影响,剖析“叫好”与“叫座”现象所体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引领文化主流的时代精神,电影作为大众化艺术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影响大范围受众人群的大片更是如此。本文从历时性考察切入,结合中国电影史上八部叫好又叫座的大片,探究它们在价值取向和审美愉悦方面如何与时代脉搏、社会思潮、大众心理相契合,尝试回答中国式大片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并探究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来自银幕之外的种种推动或制约。  相似文献   
5.
【题记】吾友陈山,北京电影学院治中国电影史之专家,上海人也。陈君每过沪,必拨冗寻访老上海电影遗址。吾之同事昔投陈君门下攻读硕士学位,言及导师首堂课携自绘“上海电影地图”张挂于黑板,指点经纬激情开讲,已成电影学院教坛之一景。初夏时节吾与陈君相逢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陈君拍吾双肩语重心长曰:“讲授中国电影史,应当开门办学,上海条件最好。”善哉此言!吾深有同感,遂以此篇小文回应,企与学会同仁共同拓展中国电影史之教育资源。今岁欣逢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各地文化界筹划庆祝活动似乎想到同一个点子上:基于中国电影名人的籍贯,挖…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中美两国电影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逐项分析双方在资金资源、市场资源、观众资源、内容资源、人才资源五个方面的共享状况与不平衡状况,并提出了提升国产片市场占有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电影是内容产业,“内容为王”的前提是“故事为王”.从中国影坛现状来看,创作题材还不够丰富多样,故事种类趋于同质化,远不能满足广大观众日益挑剔的审美需求,有五类故事片长期空缺,分别是新闻故事、职业故事、司法故事、科学故事、系列故事.  相似文献   
8.
当今收视率大战日趋激烈,“锁定频道”成为电视人向往的理想目标。鉴于电视剧生产已实现制、播分离,目前各家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意味着专栏节目的竞争。如此看来,“锁定频道”的说法不免笼统,“锁定栏目”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我认为,一个成功的电视栏目必定离不开  相似文献   
9.
电影诞生之初,美国与其他国家处在同一起点上.一百年过后,好莱坞跃居全球电影市场最大的赢家,还享有"铁盒里的大使"般的影响力.本文结合美国电影的商业基础、娱乐诉求、现实底蕴和国际传播四大特点,深入探究好莱坞长盛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创办奥斯卡奖80多年来的历史,从评奖宗旨、评选规则、评委意识、褒奖导向、全球传播等方面,深入考察奥斯卡奖的特点与影响力,关注奥斯卡评奖机制的不断完善,为世界各国传播本民族电影文化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