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2年末,工人日报社为了在社会上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加强对劳模事迹报道,在全国新闻单位首开先河,开办了专门报道劳模的版面《劳模视点》。两年多编辑《劳模视点》专版的工作,多数时间都在做着宣传典型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正面报道,因此对“表扬稿”的采写有了一些体会。如今,对先进人物特别是劳动模范的宣传常常流于固定模式和套路,因此“表扬稿”看似好写,但要出彩,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并非易事。分析起来,我觉得,要做好劳模报道,要注意角度问题。一、捕捉当代劳模精神的闪光点弘扬劳模精神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  相似文献   
2.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星球上,有一个叫“希望城”的城市,住在那里的人,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希望,所以那里的天空时常晴朗,万里无云,气候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简直是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3.
男人的血性     
准备写徐磊报道的时候,正是北京连续高温的桑拿天,坐在书桌前不动,汗水仍源源不断地从皮肤中渗出来. 材料里提到网上有一段《地铁6号线通车style》的视频,于是上百度搜来看.看了不到一分钟,在《江南style》欢快有力的乐曲中,在工人们的劳动场景中,我的泪水和着汗水抑制不住地流了出来,一直不停、独自无声地流着. 我想起了地下几十米深的地方,弥漫着灰尘的隧洞,想起这个很细心的人,却在这时变得粗心,根本没想起来要为下工地的女记者准备一个遮挡灰尘的口罩,因为这样的场景,就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和他的同事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们不怕雾霾天."这句话写出来,我想他的母亲、妻子看见会不会伤心?  相似文献   
4.
"我终于成了一个有着艺术生命的演员" 从上世纪60年代他在电影<红日>里出演石连长开始,到<青年一代>里地质队长肖继业被观众所熟知,杨在葆创造出了一系列充满阳刚气息的男人形象.<原野>、<从奴隶到将军>,一直到反映改革的影片<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他扮演的人物总是历经磨难终不悔,充满奋斗的激情和直面现实的英雄主义大无畏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北京乃至全国的地铁,绝大多数时候仍然要靠人力一点一点刨出来,受场地等条件限制,盾构机的使用最多超不过三分之一。记者注意到,工人们的口罩往外凸出的一块,全是黑的。2013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铁十四局北京地铁项目视察,对地铁建设者说:"我代表南锣鼓巷一带的街坊们向你们表示感谢!"徐磊就是承担地铁6号线9标段,也就是平安里、北海北、南锣鼓巷三站的项目经理,这段工程被称为"在祖国的心尖  相似文献   
6.
1 201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倪志福在北京逝世. 这一天是4月24日,这位传奇人物走完了79岁的人生. 在这样的日子离去,仿佛是上天的有意安排.5月2日,新华社发出一篇文章,以"斯人已逝,劳动之美永存"为题来追思这位"特别的全国劳模"—— "他是大名鼎鼎的工业发明家,半个世纪前发明的钻头至今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他出身工人家庭,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革新能手,并成为中共政治工作和工会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也是中国第一位拥有发明专利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相似文献   
7.
顺着竖井的梯子向下走,脚下的铁板铛铛的响,"这竖井有多深?"记者问走在后面的徐磊. "二三十米吧,"怕记者对数字没概念,他加了一句:"相当于10层楼高." 7月25日,接近中午的时候,记者跟随中铁十四局隧道公司副总经理兼北京地铁6号线项目经理徐磊,来到开工不久的地铁昌平线2期的一个工点,亲眼看看"地铁是怎么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