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探求文化发生问题为写作动机。抓住工具的产生即文化的介入作为这一问题的契点沿波讨源,探赜索隐。通过详解读史前孑遗——岩画、神话、葬俗、陶器,凸显了文化发生的基点——生存与性。且肯定了文化多元归“一”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田素美  高晓波 《档案》2011,(2):36-39
电报作为公文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民国时期被广泛运用。从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民国电报中,能够探寻近代电报公文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在公文程式改革及一般公文格式的影响下,电报公文的格式、收发处理程序及其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田素美 《东南传播》2017,(12):45-48
华夏传播研究历经40年,建构华夏传播研究理论体系,构建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势在必行。《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理论建构以"心传天下"为理论特质,以"大同""和谐"为华夏传播的终极指向,华夏五千年文化盛宴已经并将继续展示出中国人的传播智慧,充溢着人性的光辉。该书在华夏文明传播研究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个人生存发展、"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素美  高晓波 《档案》2011,(1):23-26
公文用印是各个历史时期公文制作的普遍现象,体现了公文的真实性、权威性。本文以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民国文书档案为例,论述了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印章的种类、时代特点,并分析了民国文书档案印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的中国古代治安史的研究现状,本文从“治安”的词源、词义进行考证论述,总结出“治安”的基本含义,分析界定了古代治安的概念,进而提出了研究中国古代治安遇到的理论问题: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主体客体、划分阶段,并对其总结研究、陈述己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