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昌方 《军事记者》2006,(11):67-67
“站着写作”著名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海明威,治学态度十分严谨。《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曾修改了30多遍,直到他认为简洁明了为止。《老人与海》的手稿,也修改了近200遍才放心地拿去付印。有位记者问海明威:“你的小说为什么写得那么简洁?”他回答说:“我的秘诀很简单。我是站着写作,而且只用一只脚站着。”他解释说: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自己把文章写得言简意赅,免得读者费时读我的文章。“愿做中间派”当年,陈毅同志在与一些报刊接触中,平易近人,十分谦逊。他每次寄稿总是要求编辑严格地“按质论处”,不以“官职…  相似文献   
2.
曾从事多年新闻报道工作的我,不外前有机会回到了“娘家”一《淮阴日报》社。在一位副总编的办公桌上,我偶见他的两张崭新名片:一张是“记者××”,另一张是“副总编辑××”。同是一个人,为何备两种名片?在与主人的交谈  相似文献   
3.
开宗明义,文题中提及的"论文",出自笔者之手.究竟算不算"优秀"?这,也许是当之无愧,也许是编辑先生的奉捧.既然是"优秀论文",何以没编发?请看下文:  相似文献   
4.
镜子·秤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为什么不活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
"一箭双雕"现代哲学家艾思奇早年在日本留学时,除了钻研他喜欢的功课外,还必须学习日文等课程。他虽手不释卷,但仍感到时间不足。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学到更多的知识呢?他买了一本日文版的《反杜林论》,一边学日文,一边学哲学。尔后,又买了德文版的《反杜林论》。这样,哲学、日文、德文三方面同时并进,既把《反杜林论》这本书读透了,日文和  相似文献   
6.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有趣的是,舞文弄墨也常常有这种情况:有时想出的一个题目似觉很好,但刚刚落笔便没词了,以至中途“流产”。然而在无意之中,诸如翻阅材料,看书读报,闲暇聊天等,却发现了新线索,产生了灵感,使你欣然挥毫,妙笔成章。奇怪吗?一点也不。这种情况,看似“无心”,实则是作者“留心”的结果。有道是:“处处留心皆学问”。我要说:“留心处处皆文章”。  相似文献   
7.
当年,我国女科学家修瑞娟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第28届微循环年会.该会规定每人的学术报告不得超过15分钟.修女士的报告所要陈述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尖端研究成果",要在一刻之内演讲清楚,就非得"修文练话"不可.  相似文献   
8.
胡昌方 《老年教育》2007,(10):47-47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求知时打比方:"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但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读了《红楼梦》中“好了歌”的这句话,总觉得有失偏颇。其实,孝顺子孙从古至今不乏其人。这不,苏北泗洪县就出了个孝敬老人的典型。该县归仁镇的姜振花在身患贫血病、丈夫长期在外工作的情况下,15年来,不但默默无闻地服侍着残疾的公公和瘫痪的婆婆。还赡养了一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她因此当之无愧地被江苏省老龄委评为“百名孝星”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都说《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的文章难上。然而,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小人物撰写的一篇名曰《轿车攀比不可取》的言论,却登上了大雅之堂。通观“人民论坛”栏目这些年来刊登的成百上千篇言论,看得出,这些文稿来自“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正是因为“人民论坛”广辟稿源,择优精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它为栏目文章的思想性、针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文章也就有了牢靠的“可读性”。因此,这个名副其实的栏目受到了读者和作者的普遍赞誉:“‘人民论坛’众人论谈,‘人民论坛’大家爱看”。有比较,才有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