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漫谈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史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它无疑是我们应当“承继”的“一份珍贵的遗产”。笔者仅据自己的肤浅之见提出如下六点,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以托美丁钠为起始原料.与氯甲酸异丁酯、甘氨酸反应生成中间体托美丁甘氨酰胺,再与氯甲酸异丁酯、愈创木酚反应制得呱氨托美丁,同时对其的精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提高了目标物的质量,总收率65%,具有较大的产业化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行为研究的主体性不强的问题是人们认识和控制教学行为的瓶颈所在,是教学行为研究深入发展的阻碍.构建研究共同体、设立微型课题、开展专项培训是激发中小学教师研究主体性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试论“精品”与编辑素质■高巍许凌云世纪之交,市场经济大潮惊涛拍岸,图书出版界也一改往日的“儒雅”风范,不可避免地卷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空间,从“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的危机,到“武侠热”“气功热”“名著热”“辞书热”“包装热”等潮起潮落的颠簸,一种...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四人邦”导演“评法批儒”闹剧,炮制所谓贯串古今的“儒法斗争史”,一时间,把史学界搞得乌烟瘴气,是非颠倒。打倒“四人邦”,历史科学得解放。广大工农兵和史学工作者,愤怒声讨“四人邦”大搞古为邦用“影射史学”的滔天罪行,同时,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对“儒法斗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出现了不少有分析、有见解的文章,读之使人耳目一新,大受启发。笔者学习之余也有几点粗浅想法,写出来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6.
网上售书的物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网上售书业务中物流滞后的状况,探讨了网上书店模式优化问题,提出了网上书店应主要起信息中介作用的观点,并进而探讨了这种模式中网上售书业务的物流方案,即以利用第三方物流为主,以利用出版社自办的连锁店为辅的物流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现状进行调研,深入剖析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教学反思活动深入、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反思认识不足、反思内容不系统、缺少团队互助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回冷现象使得众多研究者再一次将关注点聚焦于整合的实践层面.调查结果显示,十余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历程并没有给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行为带来实质性转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整合意识及整合能力不强、整合研究领域内研究内容及研究模式选择不当.解决整合教学行为转变滞后的主要策略有:创新教师培养与职后培训方式;充分发挥课标、教材、教学评价等引领作用;改革研究模式及研究内容;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要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包括理想、道德、纪律等内容的思想建设。所有这些,都有着一个对思想文化遗产(包括道德思想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这个问题,虽说是个老问题,但在当前看来,它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更有实践意义。 本文讨论道德遗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拟从忠孝伦理入手,对道德遗产进行历史的考察,探讨其历史特色和现实影响,试图由此出发谈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笔者认为:道德向来就存在着一个批判继承问题,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民族的特点,我国道德遗产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历史上,上下数千年,忠、孝等道德观念影响极深。历代剥削阶级往往借助政权、教育和舆论的力量,大肆进行其道德灌输,并且把这种道德美化成超阶级的、永恒的金科玉律,用以欺骗和愚弄劳动人民,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我们无产阶级不相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而且要揭穿一切关于道德的骗人的鬼话。然而,对历史上剥削阶级的伦理道德进行历史的考察和理论的分析,乃是对剥削阶级道德的批判的基础。基于上述的认识,本文选定伦理道德作为论题,探讨先秦诸子伦理道德的历史演变,并以此为出发点,附带谈谈对道德的阶级性、继承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