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岳芬 《新闻界》2004,(5):49-50
学界普遍认为90年代是报告文学的衰退期、是批判的退位和作家的自弃0:总体的评价应建立在详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为准确定位90年代报告文学的品位,有必要深入探究这一时期三类代表性作品——史志性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和问题报告文学的内涵和特质。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中期,广东许多地方相继建立起了以中心城市命名的高等院校,主要有汕头大学、深圳大学等10来所大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批院校终于建立起一支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培养了大批人才走上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有的学校已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显示出强劲的势头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浪新闻中心新闻、财经两个频道六年间(2009-2014)有关“蚁族”群体的报道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旨在探究大众媒介对该群体的建构方式并比较不同媒介的报道。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党媒和市场化媒体在蚁族形象的建构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无论是对“蚁族”群体的关注深度还是对“蚁族”个体的呈现程度,二者均明显不足。大众媒介的建构方式,对蚁族问题的顺利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冲突事件频发的当下,“乌坎事件”因其独特的气质受到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文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BBC和《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中新社六家媒体报导“乌坎事件”的语料展开对比分析,认为:在新闻事实的呈现上,中西媒体分别采用了遮蔽/凸显的操作策略;在新闻拓展部分,借互文、评论等手法实现与社会现实、社会语境的互动;媒体拥有话语权力,但应以弥散的方法发挥作用,而非表现为与权力结构同构.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正处于危机高发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中,现场信息主要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从突发性事件凸现到群体性事件爆发,信息的传播依次经历了传言四起、谣言流串、从舆论转化为行动三个阶段。期间,群体的聚合呈现不同的特征,信息的流动亦呈现不同的传播流程,且均受制于当下的社会现实及传受双方的心理机制,显示了人际传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这两大职能之外,还有第三个职能,即直接为社会服务。广东省新办院校是适应中心城市经济发展需要而创办的,这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情况相似。但是广东省这批院校办学十多年来,除了为本地区培养专业人才之外,在工农业生产方面直接为本地区服务则远远不够,与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把提高本州农业和工业生产效率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相去甚远。直接为本地区服务应是这批院校努力的方向,直接为本地区服务也大有文章可做。如开设短期课程向农民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以及与当地有关的经济、卫生、教育、管理等等当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为社会动员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其动员能力不容小觑。然而,与此同时,谣言、语言暴力亦在网络空间弥漫。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网络动员在邻避运动中的正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冲突事件频发的当下,"乌坎事件"因其独特的气质受到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文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BBC和《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中新社六家媒体报导"乌坎事件"的语料展开对比分析,认为:在新闻事实的呈现上,中西媒体分别采用了遮蔽/凸显的操作策略;在新闻拓展部分,借互文、评论等手法实现与社会现实、社会语境的互动;媒体拥有话语权力,但应以弥散的方法发挥作用,而非表现为与权力结构同构。  相似文献   
9.
论文运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对百度新闻在2011至2013年四年间关于"农民工讨薪"的报道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旨在探究媒介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建构方式。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媒介通过将冲突议题转化为政绩议题和戏剧议题,达到淡化社会矛盾的目的;讨薪农民工的媒介形象相当薄弱模糊,与该群体的历史定位及现实境况具有高关联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民族主义常被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所调动和激起,并往往发展到极端和狭隘的程度。"3·11"日本地震引发了最近一次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但通过新浪微博可以发现,此轮民族主义情绪迅速回落,并在针对日本地震的话题讨论中,出现了很多理性的、有建设性和反思性的言论,这与此事件的性质、Web2.0的传播特性以及国民心理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