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坛县罗村乡上阮村农民苏善和,三年投资一万八千元,购置各种农业机械十七台,为山村一千多农户服务,建立了金坛第一个农机服务比较齐全的家庭农机服务专业户。苏善和,这位年近花甲、憨厚老实的山里人,被当地农民誉为偏僻山沟里的“十机部长”。他所在的上阮村,地处溧阳、金坛两县接壤处。一九八二年,当地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善和看到有的村组农机承包到卢后,一些承包户只顾跑运输赚钱,有的还哄抬机耕费,使得一些买不起耕牛、请不起机耕的农户,常常贻误农时,遭受损失。苏善和觉得搞农机服务既可为山村农民排忧解难,又是个赚钱的行当,心头便萌发了购买农机具、建立农机服务专业户的念头。  相似文献   
2.
“入门新人谈新闻入门”,顾名思义,就是刚踏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同志,提笔撰文谈自己在新闻业务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近年来,随着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各新闻单位吸收了不少新生力量,有的是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有的是因工作需要从其他战线调进的。这些同志进入新闻单位后,经过本身的刻苦努力和老同志的热情指导,大都在较短时间里熟悉了新闻业务,达到了“入门”的要求。有的还写出了优秀的新闻作品。事实说明,“有志者事竟成”,入门不难,成功也是可以办得到的。我们希望“入门新人”积极为本刊这个栏目撰稿,总结自己达到“新闻入门”的经验,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形势下,作为传统报业,在报业的集团化运作中,特别是在向现代传媒业发展的进程中,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实现传统报业的二次创业和可持续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空前的困难和压力,迫使报业要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去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上能源、粮食和部分工业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国内CPI指数一直居高不  相似文献   
4.
常见的是穷打光棍,而一旦“栽了梧桐树,便有凤凰来。”可颇有点名气的金坛县种田大户丁金关,四个儿子,除了老大外,三个还在打光棍。这消息在不久前的一个全省性会议上传出,有些人觉得是个谜。为解开这个谜,我们两次去金坛。乡党委书记刘保生说:“他家富,人不错”第一次是9月17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丁金关所在的金坛县凁渎乡?〗鸸卣馓煺谙乩锊渭又痔锎蠡ё富?下午同我们一起回乡。乡党委书记刘保生先作介绍: “丁金关是本乡凉渎村农民。1982年秋,承包了村农科队50亩搁荒低洼地和十余亩水面,加自己原来的14亩责任田,成了种粮大户。1983年收5万8千斤粮;1984年又扩大承包五亩半田,收7.1万斤粮,多种经营收入6000元。这下他家由穷变富了:现有6间瓦房,5间工房,有电视机、落地风扇、录音机,还有手扶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特别是今年年初,他把30亩低洼地改成鱼池,年内有万把元收入,明年,将会更多。  相似文献   
5.
6.
《“富光棍”之谜——从一个侧面看农业向现代化转化的迫切性》、《投资一万八购机十七台服务千余户,“十机部长”苏善和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机专业户》,先后被评为1985年和1986年度的全国好新闻。从这两篇新闻作品被行家所赏识,再回顾一下其采写过程,确实得到了不少值得回味的东西。作为其作者之一,我体会较深的是:新闻记者应该投身改革,在改革的大背景下看趋势,抓问题。这两篇报道的题材,源自同一个县:江苏金坛县。被报道的对象,是这个县两个先富起来的专业户:丁金关和苏普和。主题也都围绕着农业机械化问题。当过农村记者的同志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在农村可报道的新闻题材相当丰富,但要想在这大最的题材中挖掘出有份量的报道,又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是衡量、评判媒体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近年来,网络虚假新闻泛滥、炒作跟风盛行、侵权行为频现、不良信息传播等,造成网络媒体公信力难以提升甚至弱化  相似文献   
8.
第八届全国好新闻评选5月11日在上海揭晓。本报消息《“十机部长”苏善和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机专业户》(作者黄秉生、钱晓华)获二等奖,评论《“桔”变为“枳”的联想》(作者王柏森)获二等奖,通讯《您有六个亲人在前线》(作者马健)获三等奖。本刊为使广大新闻写作爱好者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自己捕捉新闻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特组织获奖作者黄秉生、王柏森同志分别撰文介绍采访过程、写作体会,请刘长虹同志对《您有六个亲人在前线》一文作评介,并附上原文,分两期刊用,供大家学习参考,进行业务交流,以期作者经过回忆总结,读者通过学习,都能各有收益。  相似文献   
9.
10.
壮民族有许多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存物。这些文化遗存物制作比较粗拙,功能比较单一,缺少想像和蕴含,更缺少情感力量,体现的是一种朴素拙稚的审美印痕。这是当时壮民族先民还处于大自然的襁褓之中,直接从自然中摄取生活的必需品,直接依生于自然的生存状态所决定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壮民族的生存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远古时期的生态审美印痕还遗存在以后的各种民风民俗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