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546篇
科学研究   107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4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用SolidEdge软件参数化快速建模,从而大大加快了建立三维模型库的速度,三维模型库可用于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科技信息工作要充分转变思路,利用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方法,激活发展动力,拓展服务空间,为国家自主创新提供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技术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电子政务的实施水平,避免盲目和重复投资,实现信息共享和政府协同工作,本文从电子政务实际操作出发,给出了一个三层的电子政务技术框架,并介绍了电子政务建设中,应该考虑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电子政务的政府管理人员和技术实施人员提供了前沿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国内2010-2014年的12例从热点公共事件产生的网络流行语为对象,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的研究方法分析网络流行语得以高热度传播的微观机制。研究提炼了影响网络流行语的六项微观因素,包括公共事件的属性、流行语的创造主体、流行语的情绪表达方式、流行语是否被主流媒体采用、流行语表达的情绪内容以及是否含有公众诉求。文章通过清晰集的定性比较分析,归纳了网络流行语得以有力传播的三条微观路径,分别为:当事人自主创造的、以戏谑方式呈现且被纳入官方话语场的流行语,或者是在政治事件中由大众戏谑调侃某种不满情绪和诉求的流行语,或是在政治事件中大众杜撰表达不满情绪且进入官方话语场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5.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建党思想。阐述了高校建设和谐型党组织的重要性,提出了以和谐的机构为基础搭建和谐党组织,以和谐的班子为核心构建和谐党组织等四个方面建设和谐高校型党组织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统一的方法对定态传热逆流和并流的平均温差进行了推导。推导过程无需假定冷热流体的特定流向,并利于得到对数平均温差“同侧相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在MPEG-4编码过程中提高实时性的算法。算法采用双重筛选机制,充分利用了运动估计的结果提取运动对象。首先在运动估计过程中加入背景优先准则进行第一重筛选;然后根据运动估计后宏块的最小平均绝对差值分利用区域自适应门限进行第二重筛选,从而获得运动区域掩模;最后对掩模进行形态滤波和填充消除噪声点,最终得到运动区域。算法分别在硬件和软件平台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得到了理想的分割效果,较传统的在编码前进行运动对象提取的方法实时性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8.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9.
苏轼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使他懂得在这如梦如幻的现实人生中,只有顺天安命,回归自然才能达到永恒;才能在动荡的人世中“处物而不伤”,保持自己的自然本性。  相似文献   
10.
苏轼在文章改革上,采取的是"以四六为文"、"以文为四六"的办法,将四六对句运用于散行之文中,在古文创作中融入用典,把"道"与四六联系在一起,解决了四六内容的贫乏。在苏轼的影响下,宋代文章已经形成了一个独有的特色,即章奏表启类作品多用四六,其他文章多用散体,实现了骈散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