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2902篇
科学研究   167篇
各国文化   80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218篇
文化理论   42篇
信息传播   77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753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掐指算来,担任学科教研员一职至今已整整十二个年头。磨课、听课、评课、讲座、命题、考试、阅卷、培训等这些常规工作,似乎驾轻就熟,再平常不过。而每每静下心来,又突然发觉,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因为很多时候忙忙碌碌未必就能带来想要的结果。相反,工作中引发思考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却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
在"经世致用","中体西用"观的理论指导下,郑观应极力要求培养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实学人才,阐发了设学堂、废科举、授西学、重考核的培养实学人才的途径.他把政治改良与开通民智、人才兴盛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才理论.  相似文献   
3.
4.
信息传真     
《档案与社会》2003,(4):55-56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集,是在日本任使馆参赞时完成的全面介绍日本的组诗,以诗纪史,综论古今,形式是竹枝词加注,具体内容主要是:概叙了日本从远古到明治维新的历史发展轨迹;介绍了日本的风土人情和奇习异俗;描摹了日本的自然风物,吟咏了异国山水情貌;讴歌了中日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杂事诗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有助于了解异域,打破封闭意识,应充分肯定其功绩。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参考消息》的体育视角进行了分析,并就《参考消息》对大众体育认知的导向进行了探讨。结论是:《参考消息》的体育视角包括“关注体育中的文化现象、社会问题以及体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关注体育人物的不屈精神”;“关注普通大众的体育活动”。《参考消息》对大众体育认知的导向:关注体育的文化性和社会性;挖掘体育的内在精神;理解体育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于曹丕脑海中的完美记忆,而谢灵运却将它扩大为一个时代一个精英群体的集体性完美记忆。  相似文献   
8.
吴铭 《围棋天地》2004,(5):80-80
名人战近来成为媒介“宠儿”。日前,第17届名人战正式冠名为“四方教育城杯”,并将一系列的创意逐步变为现实。名人印——第17届中国围棋名人战赛徽标志。该印将“名人”和围棋的黑白子巧妙地通过中国传统篆刻的阴刻阳文结合起来,运  相似文献   
9.
吴之章作为"贞堂九子"之首,是一个文化区域内显赫一时的诗人,却由于各种原因而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几成"文学化石".有必要运用新时代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其生命轨迹、精神面貌、精神产品和艺术成就进行观照和审视,对其本人及诗作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加以发掘和考评.  相似文献   
10.
<诗经>、<楚辞>作为中国文学创作的两大源流,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二者的文化渊源和艺术手法两方面谈了它们的文化艺术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