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59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中不免会碰到坎坷与挫折。这时,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它们,正像自然界中的万物一样。溪水从高山上流下,汇聚成河,若不是那途中经过重重坎坷,它会变得如此清澈?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是由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组成。由于艺术语言的大量存在,使语文学科具有了人文性的特点,也有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3.
可怜的鱼儿     
人类曾经认为天圆地方,人类脚下的大地是万物的依托,人类是宇宙间的中心,可哥白尼的日心说告诉人类,地球并不是中心,后来的天又学家进一步说,甚至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人类只是居于冥冥宇宙中的一个角落而已;人们曾经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是上帝的宠儿,达尔说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人们最后坚守着理性的防线,认为理性是人类独有,可弗罗伊德说,人类的非理性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从未入正规艺术院校学习的画家,陈政明的绘画资质属于通融万物,为我所用的类型。他曾以文学少年自居,尽管未能在文学路上走下去,无形中却储备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他日后的绘画艺术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比喻型通感的构成要素(本体、描述体、相似点)、心理机制(联想和表象)、语言结构形式(主谓型、偏正型和句群型)及其表达功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人生充满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体验,音乐欣赏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最常见的艺术体验,而艺术体验的通感联觉和联想都是以人的生理、心理为基础的,它们看上去相似,确有着深刻而复杂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朱锦 《中国广播》2005,(11):72-73
得知《崇尚自然,万物有灵——介绍独具特色的佤族音乐》节目获得2005年度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IBD)所颁发的“雷恩哈德·昆纳纪念奖”时,我除了惊喜更有些许的意外。这样一个篇幅短小的节目在国际上获得肯定,对我来说毫无疑问是极大的鼓励。回想创作这个节目的点点滴滴以及由音乐带给我的感动,我有一种冲动要将自己的创作感受述之笔端,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朱锦  刘子慧 《中国广播》2005,(11):74-74
听众朋友,现在请欣赏音乐专题节目《崇尚自然,万物有灵——介绍独具特色的佤族音乐》。  相似文献   
9.
通感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非常巧妙的表达方式。在文学创作和生活中,通感都被大量的应用。通感是指人们在表达过程中利用不同的内容进行修辞,并在其中加入隐喻以及概念的成分。通感将不同的感觉联系起来,使两种互不相关的感觉融合相通,并相互感受,以此加强对感觉的描写,使其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表达。通感在现代汉语的表达中有力地强化了对感觉的认知,使人可以从一种较为简单的感觉中突破局限性,体会到另一种更加奇妙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不像哲学,也不像神话,通篇在讲故事,很好读。在阅读艰深的学术著作,规范化的学术论文之余,翻看这本书,是一种享受。读完后,又觉得意味深长,平易之中直指文明的幽深之处。翻看这本书,首先碰到了两个问题:谁是士尔先生?有哪“两界”?先说第一个问题。书中交代:第一,士尔先生是一位人类学教授,外出考察时曾失踪多日,梦游奇境。以此为引导,苦心经营十载,成就此书。由此而言,士尔先生是本书的叙述者,是士尔先生在说在写,我们要以此作为理解此书的基础。第二,书中第十一章又讲道:“帝山东南八百里,依山临海,居一凡常人家,男名士,女名尔。”书中又讲道:“士半百之年,一日耕于田间,暴雨突降,天光四起。士感皮肉尽裂,脑髓暴涨,天光穿身。眼前万物不见,唯见数码轮显,细观万数,盖以一、二、三、四、五、六为基,演绎变幻。”这里所讲的数字,就指“一本、二维、三生、四象、五行、六说”,是天光开眼所见之物。我们又由此而确定,士尔是书中的人物,是作为叙述者的士尔先生笔下的士与尔两个人物。士尔所代表的深意还不仅如此。如书中所说,士与尔是凡常人家的夫妇,合而生三娃。六数指“万古而来,大千世界,实乃无生有一,一分二维,二合生三,三衍万物,万物四象,根于五行,行于六说,六说合正,成七归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