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教这么多年,我始终坚定地在学生的心田播撒感恩的种子。每当接手一届新的学生,我都会把德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放在教学生学会做人,也就是培养学生为大众服务的意识,培养学生有公德心、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社会责任感。"善小才能为大"。如果孩子不能对自己的父母知恩图报、自私自利,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会流失,教育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口语交际,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八点具体要求,而在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设计了口语交际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这就彰显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许多教师对此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殊不知这样做正是置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如果幼儿从小就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有着美好的情感,那么他们就能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有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并且对长大后的人际交往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采取有趣的、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流传的古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感恩的推崇。那么什么是"感恩"呢?简单来说就是知恩图报,同时感恩又是一  相似文献   
4.
谢谢您,妈妈     
[习作要求]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妈妈,您曾告诉我,十年前,当医生拿着化验报告单告诉你,你已经怀孕的那一瞬间,你激动得不能自已。当我呱呱坠地时,我便成了你生活的重点,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尽管如此,我还是体弱多病,常常在夜里因哮喘发作而无法入睡。您为了让我舒服些,就通宵坐在床上,竖抱着我,轻拍我的后背,哼着小曲儿让我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您还得上班,那一阵子,您真是心力交瘁。平日里,我的每一餐你都亲力亲为,从买菜到做饭再到喂饭,您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而  相似文献   
5.
蓉儿 《师道》2015,(1):1
当教师的一生,遇到最多的是学生。可是,又有多少教师能让学生记住,并深深为之感动?学生是什么?在某些教师看来,学生是教师驯服的工具,考试的机器。教师对他们的责任,就是手里拿着鞭子,不断地将之抽打,使之在沿途设置一种叫考试关卡的道路上,跑得比别的教师教的学生更快,更顺,更好,从而让自己在与同行竞争中胜出,奠定自己的优势与地位。于是,现在有种可怕的说法叫:只要(学生)学不死,就让(学生)往死里学。一时之间,死揪的做法,广为流行。  相似文献   
6.
王燕 《生活教育》2014,(23):117-118
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描写了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透过母亲"密密缝"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让人联想到在昏黄的油灯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专注地穿针引线,针脚那么细密、结实,仿佛她把对儿子的担忧、祝福、期盼等等都融入了一针一线中,儿行千里母担忧,一针一线总关情。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笃深的母爱就通过"密密缝"  相似文献   
7.
何亚涛 《阅读》2014,(15):18-20
<正>阅读指引母爱,是一个饱含温柔挚爱深情的永恒话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古代诗人孟郊对母爱的理解。让我们来诵读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走进老舍的人生经历,来再次感受母爱的力量吧。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考临近,学习也越来越紧张了。窗外月华如水,室内灯火通明。我从题海中探出头来,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唉,好累啊!我伸了个懒腰。这时,门吱呀一声开了。"妈,这么晚了还没睡?""哦,我来看看你,睡不着。""不用担心我,早点睡吧。""你也是。别太累了,该睡觉就睡觉。我的宝贝丫头聪明,你一定能考好的!""嗯。"门轻轻地关上了。我揉揉眼睛,提提精神,摊开一张试卷,开始复习数学。前几道题,做得很顺手,后面的几道,很有难度。我绞尽脑汁,还是没有思路,不免心烦意乱。不经意间,我看到书桌角上,有一杯奶茶,是妈妈拿来的。摸一摸,还是热的。端起来喝一口,浓浓的奶香飘出来,让人唇齿生香。  相似文献   
9.
李华南 《知识窗》2012,(3X):17-18
<正>在政治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一幕:讲台上,教师拿着书本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鸦雀无声。但这不是专心听讲的安静,而是死气沉沉的无聊,甚至很多同学提到"政治课"就头疼。教学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其实学生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