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静 《精武》2006,(3):1-1
我随恩师习武已经有二十六年了,在这二十几年里,恩师不仅教会我三皇炮捶技艺,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恩师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可是面庞红润、精神十足,满头白发更展示着一代武学宗师的风采。而当我静静地望着恩师时,却能从他的脸上、从他的眼中渎出他沧桑的经历和不平静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2.
张成仁 《武当》2014,(2):6-8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宋迈伦(宋彦超)大师携宋氏三皇炮捶入住北京城。  相似文献   
3.
张凯 《精武》2006,(3):15-15
1.平握拳四指并齐卷拢,大指屈回,置于食指与中指第二关节间,拳要握紧,拳顶要平,腕部要挺(图1,图2)。 2.瓦拢掌五指伸直,掌力外撑,从小指外侧到掌根部分,感觉充实有力,关节伸展,指间间隔均匀,力点分明(图3,图 4)。 3.柳叶掌四指并拢,大指回扣,力在掌沿、腕部(图5)。用时可翘可平。 4.二指掌食指与中指撑开伸直,不能屈曲。拇指屈回扣压在无名指与小指上(图6)。用时可直戳与后插。 5.环形掌拇指与食指在上,虎口撑圆  相似文献   
4.
古冀州武文化门派众多,斑斓纷呈,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回溯、挖掘、抢救和整理古冀州武文化遗产,以传统武文化门派为基调,以目前尚在冀州传承的三黄炮锤、八卦掌、形意拳等武术为实例,着力从科学角度探讨武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弘扬博大精深的武文化瑰宝,推动全民健身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在扬弃中夯实武文化基础,催生中华传统文化大放光芒。  相似文献   
5.
2002-13-4的图名“石门山·三皇洞造像”含糊,应更名为“石门山·三皇洞文官”。石门山在重庆大足县城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石门村,山以两巨石夹峙如门而得名。造像始于北宋,至南宋结束,编号石窟13个,为大足石刻中最典型、最早的佛道聚于一区的造像。10号窟又名三皇洞,窟高3.4米,宽3.95米,深9.1米。正壁刻主像 3尊,天皇居中,高209厘米,地皇、人皇分列左右,各  相似文献   
6.
张凯 《武当》2006,(3):31-33
(五)扒脖切 1、冲拳抓腕甲右乙左,甲方向前上右步,用右拳冲打乙方头部,力点在拳顶,目视右冲拳, 左拳附于左肋间,拳心朝上。乙方右脚向前上一步于甲方右脚里侧的同时,左手自下向上抓住甲方进攻手腕部,于向上推起的同时,右手握拳附于右肋间,拳心朝上, 目视甲方,观其动静(图1)。 2、捋手扒肩接上动,乙方向前欺身的同时,右拳变掌,腕部内旋,自下向前将右手扒在甲  相似文献   
7.
张凯 《武当》2005,(9):42-43
一、三皇炮捶简说三皇炮捶拳传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普照僧人。自明末清初始,后传乔三秀,甘凤池,又传乔鹤龄, 再传至第四代宋迈伦,于连登,尔后发展为宋、于两大派系沿袭至今,自四代宋迈伦带艺进京(公元1846年),尔后神机营比武受皇封,再后创立京都会友镖局。宋迈  相似文献   
8.
张凯 《精武》2006,(1):24-25
炮捶又名三皇炮捶。“炮捶”二字是形容其拳威力如炮,故名。炮捶发力发声,以气催力,用力刚猛,击法上挨轻躲重,有含、收、蓄、滚、挑、按等法。三皇炮捶套路短,架式小,动作刚健有力、沉稳,技击性较强。器械有大枪、剑、刀、棍、护手钩、梅花铲、凤翅镗、金钢圈、牛心拐等。下面,笔者介绍三皇炮捶的刀对枪实战技法,供习者参考。第一节 1.刺头拦截:甲右乙左。甲方两手握枪,左脚向前上半步虚点于右脚前,成为左虚步,同时两手持枪直刺乙方头部,力点在枪尖。甲方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目视刺头枪。乙方右手持刀自下向上、由里向外拦截甲方刺头枪,力点在刀头,同时右腿屈膝提起,目视拦截刀,左掌  相似文献   
9.
书法与武术     
袁敬泉 《武当》2012,(1):44
袁敬泉老师幼入私黉,师从清朝进士李尚仑学书法。15岁学徒于"正兴纸店",继而自学书法,小楷字极佳,学徒三年后专职写账。20岁时在书法名家指导下用柳体字打底,赵体字盖面。临写晋唐诸家名帖,楷、行、草、隶均下工夫。隶以《曹全碑》筑基,后习汉隶诸碑。在"正兴纸店"工作三十年,经常有人请他写对联、中堂、扇面等,当代著名书家评其书曰:"静逸遒劲,不失法度,富于书卷气。"虽习武而尤能文也。一生于书法、武术酷爱之至,须臾而不离。为纪念袁敬泉老师仙逝十周年,特刊此文。  相似文献   
10.
在上古神话传说体系中,女娲的形象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考察。由战国中后期诗人笔下外在形象尚不确定的“女神”,到西汉文献中始与伏羲并列为“至德遗于后世”,崇尚“虚无纯一”的“圣王”;随着两汉之际“三皇”之说的复兴,由东汉前期“伏羲、神农、燧人(或祝融)”的“三皇”说,演进为东汉后期“伏羲、女娲、神农”的“三皇”系列,标志着女娲“圣王”形象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