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面对骄横的秦王,不亢不卑,后发制人,最终让秦王“色挠”而词穷,  相似文献   
2.
殷敏 《阅读与鉴赏》2005,(11):30-32
《语文读本》(人教版)高中第一册有《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其中一段文字颇可玩味:  相似文献   
3.
听课发现,不少教师在执教《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将“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一句中“之”字解释为“用在主谓结构当中,取消句子独立性”。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因为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上对这句话是这么翻译的:“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天子发怒”就是一个主谓结构;二因为互联网上也多作这样的解释。经查阅,果如此。而凭本人的语感直觉,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徐江  王从华 《天津教育》2013,(16):44-45
当前的语文界虽然高喊着什么“高效课堂”,但却相当严重地存在着思维值很低的现象.所以,可以说相当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极差极差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初三的学生刚刚学过《唐雎不辱使命》课文之后,如果你问他们——唐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都会说他是如何如何的从容镇定,大义凛然,不辱使命.但是,你若换一个角度,特别是从人生实践的角度问他们——秦王为什么受挫于唐雎,从这件事上我们后人汲取什么教训,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5.
选自我国古代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的《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是这次课程改革中重新编人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它既是一则生动而有趣的史料,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本章以记言为主,言辞颇显唐雎睿智,耐人寻味。文章展示的矛盾冲突尖锐,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是一篇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文。学习本课,除了能掌握、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提高语文能力外,还要挖掘文言材料中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古代的人和事对现代的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进行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根据单元提示中关于“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注意揣摩语气,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求,并结合这篇课文在第四学段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我觉得,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每当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总是疑惑顿生,如坠雾里,这篇文章是历史事件还是传说故事?唐雎能不辱使命?如鲠在喉,今吐之为快。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小说,而非史实,是作者运用想像虚构的故事,塑造了唐雎这一英勇无畏的爱国者的形象,赞扬了他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尽早再动员、再部署。""‘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8.
生动说明,即语言富有文采,常以描写、比喻、拟人、引用、讲故事、对话等方式方法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兴趣,从而把深奥、复杂的事物(事理)说得深入浅出,使人容易理解。《看云识天气》就是运用生动说明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9.
教学史传类经典文言文,了解“士”及其文化内涵,对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结合《唐雎不辱使命》,探寻“士”的缘起,厘清“士”的身份,理解“士”的追求,引导学生感受“士”这一群体的行为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0.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经典之作,文中有许多意外值得我们品味.首先文中的对话描写之多就是一个意外,我们很少见过像这样密集的文言对话。其次.文中的结局很意外,唐雎经过一番舌战后,使秦王色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