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艳歌>中的苦短良宵 <通志堂集>卷五收有七绝<艳歌>四首: 一 红烛迎人翠袖垂,相逢常在二更时, 情深不向横陈尽,见面消魂去后思.  相似文献   
2.
《陔馀丛考》是清代学者赵翼撰写的一部学术笔记 ,全书四十三卷。内容以诗文和史事为主 ,与《廿二史答刂记》有相辅相成的功效。主要成就在史学方面 ,赵翼以经学考证的方法治史 ,大胆立言 ,如指出六朝重氏族、十二属相起源、万岁演变、明朝重进士等 ,独立见解 ,影响深远。但也存在着粗疏的毛病。  相似文献   
3.
1950 唐代海东藩阀志存 一九五零年三月一日收于厂甸,价人民币三千元,约合小米二斤,一良。 按:丁丑(1937年)仲冬校印。 汉学东渐丛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的百花苑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这就是诗僧,他们所创作的诗歌称为僧诗。“诗僧”一词的出现,据学者考证,以唐皎然的《酬别襄阳诗僧少微》一诗为最早。但僧人写诗,却是自东晋时就开始了。此后历代诗僧辈出,其所作诗歌数量也越来越多,诗歌的内容和题材  相似文献   
5.
赵翼生平最出色的两部史学著作无疑应推《廿二史札记》和《陔馀丛考》,学者的研究则侧重于前者而轻于后者。结合顾炎武《日知录》与《丛考》题目相同的条目进行对比研究,本文认为《陔馀丛考》存在模仿和抄袭《日知录》的痕迹;而有意模仿是《陔馀丛考》继承《日知录》撰述方法的开始;在模仿的基础上,在很多问题的探讨上,赵翼也表现出了独到的史学眼光,并非单纯的模仿;抄袭只是个别现象,并非赵翼有意据顾说为己有。总的来说,《陔馀丛考》对《日知录》有继承也有发展,因此不能对其成绩全盘否定,应该通过继续研究探讨,全面评价《陔馀丛考》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贺伟 《语文知识》2010,(1):12-15
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究观念的整体变革,提供了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学术表达方式及学术著作写作模式,在中国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开拓"诗史互证"研究方法、创建"历史—文化"研究范式及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创新意义等几个角度,对《唐代诗人丛考》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7.
大司马一职两汉皆有,其位高权重,对汉代的政治制度具有重大影响。楚汉之争时已经有大司马职官,而非始于武帝时。两汉冠以“大司马”之名的职官有三种,即高级将领之大司马、加官之大司马和三公之大司马。其存在与演变反映了汉代大司马职官地位越来越高的演变趋势。汉代大司马与太尉曾相互易名、更改,其二者属官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的地方。在两汉时期出现的各种割据政权中亦存在大司马职官,且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喻巴蜀檄>是司马相如名篇,论者甚多,但多是从研究<史记>、<汉书>的角度注解一些具体问题,而作为独立对象的综合研究很少,对其具体史实、地位、影响等问题则仍然不够清楚.<喻巴蜀檄>应于西汉元光五年夏季作于成都,是一篇檄文.通过对这篇檄文的考证,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这篇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檄文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