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两可图形在图形设计中脱颖而出,既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又有很巧妙的组合构成,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分析了两可图形的视觉特征及表现方式,揭示了两可图形在广告图形中视觉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品析诗词的时候,大多会依附于自己对于语言文字的个人感觉进行整体判断。看似着眼宏观,决策速度快,但是往往也因太过于主观、感性,导致容易受阅历、认识等限制而出现偏差,这样的判断并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逐渐形成直接经验的做法,故而也就难以真正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水平。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斯拉夫语系中,有些语种的词重音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如捷克语中词重音的位置总是固定在词的第一个音节上,波兰语词重音的位置总是固定在词的倒数第二个音节上,然而,同属于斯位夫语系的俄语,其词重音的位置却是不固定的.俄语词重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对于学习俄语的中国人来说,俄语词重音是一个难点,但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从名辩逻辑思想产生的社会大背景出发,探讨了邓析逻辑思想产生的原因,认为他们的逻辑思想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推动了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邓析的“刑名之辨”在一定程序上反映了“名实一致”的原则,他已经意识到不同的刑名应该适用于不同行为,不同的行为亦属于不同的刑名,邓析的“两可之说”遵守了思维一致性原则,无论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或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小朋友,在阅读本文之前,请你准备:1,一颗安静的心。2,一支笔。视觉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光和影的变幻,在一张线条简单的画中,  相似文献   
6.
语义含糊是语言诸多层次模糊现象中的一种。文章通过对诸如模糊、笼统、两可、含混等现象的阐释与分析,就英语中的语义含糊现象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兴起,论辩之风大盛,促进了论辩必须依据的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诸子们为创立逻辑科学作出了各具特色的贡献,其中又以名家和后期墨家的贡献为著。墨家逻辑专著《墨辩》的问世,是对先秦名辩思潮的总结,使逻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学者们在创立逻辑学的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十分注意它的应用。诸子的著作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运用逻辑说理论辩、克敌制胜的事例。这方面在欧洲逻辑史料中却所见不多,中国古代逻辑学在世界三大逻辑中是独兵特色的,应深入研究挖掘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付义  王国宏 《文教资料》2007,(23):141-143
本文从"两可世界"的存在问题入手,对《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的意旨,以及一、二两部分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解答。这一解答对"拯救现象"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指出"两可世界"作为一种"现象"其本身是没有矛盾的,矛盾只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现象"本身无需"拯救","拯救"只能是对思想的"拯救"。  相似文献   
9.
非线性思维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系统思维是复杂性研究需要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是系统思维的主导部分。本文从两个层面相互对照地界定了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重点考察了两可图识别和灵感思维的非线性机制,并指出不可全盘否定线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邓析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法学家,对后世的法家、名家等均有重要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是法家的鼻祖。邓析曾经提出著名的"两可之说",并一经提出就引来争议,人们对"两可之说"各持己见,褒贬不一,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