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中夏     
中共早期领导人、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原名邓隆渤,字仲澥,1894年10月出生于湖南宜章一个大户人家:1915年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史专修科,先后结识了蔡和森、毛泽东等人,成为挚友:1917年秋,邓中夏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新文化运动中,他越来越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立志为唤醒民众而奋斗,成为“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  相似文献   
2.
中夏是党的早期领导人、理论家、工人运动杰出领袖。在他的思想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和三次转变。这些转变是由社会形势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升、先进人物引领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周树立 《编辑之友》2011,(7):115-119
大革命时期,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以恽代英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精干的编辑团队,将刊物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影响,受到社会各阶层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欢迎。那么,《中国青年》为何能够形成一个精干的编辑团队?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引起更多的讨论。一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客观上需要编辑们通力合作国民革命时期,政治斗争形势复杂多变,这给《中国青年》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4.
《北京档案》2011,(7):44-45
高君宇(1896—1925),1919年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与邓中夏等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发起成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会议,高君宇被公推为团  相似文献   
5.
中夏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人物之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段发展历程.邓中夏从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际开始初步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到五四运动时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再到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建北京共产党小组,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最终做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生抉择.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6,(5):25-33
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先驱领袖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卓越的工人运动领袖和青年运动领袖,还是一位杰出的革命诗人。他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成就,一直被他轰轰烈烈的革命伟绩遮掩着,鲜为世人注意,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发掘,重现其杰出诗人的历史地位,填补了中国新文学史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7.
华夏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殷墟甲骨中,“华”“夏”二神具有与“河”神相似的崇高地位,这点提供了揭示华夏明起源和“华夏”名称来源的重要线索。然而,百年来这两个字一直被误释为“岳”和“Kui”。本主要通过甲骨字形与周秦两汉古字中已确认的“华”、“夏”等字的形体比较,考释甲骨“Hua”(华)“夏”二字。“华”和“夏”本来都是地理上的名称,分别指华山和大夏。两对峙于黄河南北,遥遥相望,迤逦相连,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河”神擘开“华、夏”的神话。由此得以理解甲骨卜辞“河”、“华”、“夏”三神相提并祀在认识上的根源。“华夏”一带正是上古尧舜禹和商周秦各代相继据有的核心重地,被视为“中土”。“华”“夏”由此转化为“中国”(指中土)的代称,而与“四方”、“四夷”相对;又以处“中”之义转化为“中华”、“中夏”之称,均为地域概念;然后以地域化的内涵转化指“中国”人民。“华夏”作为民族之称,代表的不是血缘上的,而是地域化意义上的民族概念。论分四部分:一、释甲骨“Hua”;二、释甲骨“夏”;三、“华”“夏”地望及开辟神话;四、“华”“夏”地位与华夏族称。  相似文献   
8.
“双百”人物邓中夏(1894-1933),原名邓隆渤(又名邓康),湖南省宜章县人.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我党早期的一位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学者.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一生,那就是“燃烧”.邓中夏炽热的性格像一团火,映红了党的旗帜,也映红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旗帜.这源于他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始终坚持和人民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涌现了一批不顾自身安危,执著追求真理的勇士,他们为洗去祖国母亲的屈辱,走上了艰难曲折的播撒火种之路。最早接受马列主义,将马列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邓中夏,就是这些热血青年之一。他对共产主义信仰矢志不渝,并将自己短暂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中国的革命事业。播撒火种、创办工会在开展工人运动之初,邓中夏想动员洋车夫罢工来提高工人的生活待遇。但是,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1,(16):16
古人取别号(包括笔名),大都是体现个人的志趣、抱负或心境。中国共产党许多革命先辈的别号不局限于个人情趣,而是闪烁着耐人寻味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