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技能开发》2011,(1):131-131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校30年来.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累计进行实用技术培训2.4亿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2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3921万人次。  相似文献   
2.
丁兴富:男,1945年生,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特聘教授,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1981年获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基本粒子物理方向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比较远程教育博士(PHD)学位。受聘为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CDE)学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丈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IITE)监事会监事,中国教育部远程教育专家组和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成员、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香港公开大学以及英国开放大学和美国国家技术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平谷区农广校紧紧围绕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题,于2004年1月开始继续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截止到2005年12月,已在全区16个乡镇举办了果树、蔬菜和畜牧等专业35个培训班,共培训农民3912人,取得绿色证书3825人,荣获了“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优秀项目二等奖”,2005年平谷区农广校又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4.
《农业职业教育》2004,(1):7-8,26
2004年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根据  相似文献   
5.
《农业职业教育》2005,(5):44-44
8月22日,中央校在京举办第一期农广校系统卫星远端接收小站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班,来自河北等14个省市基层农广校的130多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班。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学员们就卫星通讯的基础知识、农广校双向卫星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卫星小站的建站准备、维护以及Trainnet教学系统的操作和使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7.
3月20日,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日报社和中国农村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强调.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全国农广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紧紧围绕农业部提出的“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大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和“九大行动”的部署和要求,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融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之中。消化件精神,增强自身动力,细化目标任务,深化办法措施。充分发挥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优势,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和昂扬的干劲,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工作服务建设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办法、新模式。摸清基本情况、完善基本制度、夯实办学基础、建设基本队伍,抓住新机遇、实现新突破、促进新发展、做出新贡献,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推进的关键一年。抓住机遇做好各项工作,对于全面落实《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一五”规划》,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丁兴富:男,1945年生,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特聘教授,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1981年获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基本粒子物理方向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比较远程教育博士(PHD)学位。受聘为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CDE)学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IITE)监事会监事,中国教育部远程教育专家组和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成员、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香港公开大学以及英国开放大学和美国国家技术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顾问,国内外多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专业杂志和网站特邀编委等职。研究领域:远程教育、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比较教育、教育经济学以及理论物理和近代物理。组织、规划和主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国家级、教育部和北京市的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科研项目以及多个中外合作科研项目。已发表专著译著10余部、中英文论文译文逾200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