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初期,统治者对乐户户籍的改革对整个明朝雅俗文化的融合和发展等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对乐户制度的内涵进行了概述,研究了明代初期乐户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以及对雅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党八音会是山西晋东南吹打乐的特殊称谓,黄一宝是介于乐户行与八音会之间的过渡性传承人。解读黄一宝的艺术传承经历和对八音会的认识,不仅使我们窥探出20世纪70—90年代上党八音会的历史变迁以及活跃于民间和艺术舞台上的八音会艺人的生活状况,而且黄一宝以亲历者和转述者的双重身份,在讨论上党八音会的传承演变时,为研究者提供了上党八音会发展的新线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礼乐户研究》为张咏春所著,项阳总主编"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礼乐的一个特殊承载群体——"礼乐户",是当今首部较为全面研究中国礼乐户专著.张著在承袭业师基础上另辟蹊径,经过长时间史料钩沉开始著书立言,通过对礼乐户历史脉络梳理,以一种新的视角介绍礼乐户这一特殊群体在历史沿革中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略论魏晋南北朝乐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出现多种国家依附民户,乐户便是其中的一种。“乐户”一词虽迟至北魏时期才出现,但作为国家控制的依附人口却早在汉末三国时开始,并经历了身份卑微化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南北朝又有所不同,北朝乐户身份规定更为法律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山西上党地区有着独特的曲曲人文传统,其戏曲艺人大体分为乐户艺人和上党梆子艺人两类,分别负责供撰演出和搬演大戏,他们职司有异,传统不一,敬奉的行业神也不尽相同,乐户艺术人崇祀的行业神主要有咽喉神,白剧神和律音祖师,而上常梆子艺人主要崇祀老郎神,没大小老爷。由于年湮日久,当地关于戏神的传说产生了种种误解,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解读上党地区戏曲文化的深厚传统和独特内涵非常不利,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上党戏神作了初步的分类研究,并对其误解进行了辨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明代宰相张居正的亲属被发往山西为乐户提出驳议,指出山西部分乐户奉张居正为"先祖"。主要是由于张居正曾经上疏朝廷,恢复向王府配赐乐户的制度,使乐户生活得到改善所致。其次,本文还对明代王府"私娶"乐户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朱明贵族的血统中已经掺有乐户的基因,从制度层面看这一现象是严加禁止的,但实际上却屡禁不止,造成世袭贱民与世袭贵族之间的奇异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张振涛先生的《论恩主》一文的分析,梳理出文章中的乐户与血缘宗法制的概念,解析文章正文中的两个部分,并引用黎国韬先生的博士后论文中对张振涛先生论文的个别词语的错用,旨在提高对中古乐户与恩主的依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乐户”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一向不被关注而又客观存在的“贱民”阶层,却是中国音乐传统的主要承载,正是由于乐籍制度的存在才成就了中国音乐的体系化和诸多层面的一致性。章就近年来出版的两本有关“乐户”的专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考述了王家乐户的迁徙史、家族兴替、执业伎乐的处境和概况,以及在承继传统伎乐中的情况和贡献等,由王家透视了上党地区乐户在清乾隆以后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大同婆娘"这一地域文化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由于大同在历史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一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民族融合,人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殊的地位又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人口流动和消费水准的提高,改善了当地人口的质量;明代畸变的乐户制度导致该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外籍乐户,其中色艺俱佳者比比皆是,她们对大同地区人口质量的改变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