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书简集的内容显示17、18世纪中西双方都积极关注对方,但中西之间的沟通不是逐步递进的,而是一个断断续续的漫长过程.书简集中译本的出版必将推进中国学人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文汇报副刊“笔会”创刊160周年,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创刊60周年。喜逢“双甲子”之际,我们特邀这两个当代中国报纸名牌副刊的部分编辑撰文.诠释编辑副刊的理念,诉说“为人作嫁衣裳”的甘苦,以此表示庆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这本通信选集共搜集了他们来往的74封书信.既有他们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懈探索,也有对理想与信念的孜孜追求:既有彼此同志式的关心与叮嘱,也有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既有对新朋故旧的关照.也有对长者晚辈的亲情,是深入了解、研究和学习两位政治伟人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4.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收录了上世纪30、40年代巴金等文学家给英子(王任之)的百多封信件和英子本人的部分作品。信件内容涉及文学、人生以及关于时局和鲁迅等的看法。也表达了文学家们对徽州的向往及对徽州历史文献的重视。英子的作品也是迄今见到上世纪30、40年代微州作家参与左翼文学活动为数不多的创作。这些都是徽州现代文学研究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5.
游晓霞 《大学生》2015,(5):62-63
刘凯复旦大学美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从事美学研究。除发表多篇美学论文外,还参与撰写了6本美学史相关书籍,主持了两个与康德相关的美学科研项目:"审美与自由的会通——康德美学中自由问题研究"和"康德美学时间性问题研究"。刘老师讲授的"西方美学名著导读"课,因其条理清晰,旁征博引,思想独特,颇受学生欢迎。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750年以后的事。当时,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出版了第一本叫《美学》的书。在美学史上,鲍姆加登第一次赋予审美以范畴的地位,认为审美是感性认识的能力,这种感  相似文献   
6.
1996年,央视<读书时间>开创我国电视读书节目的先河.作为一个弘扬精英文化、营造荧屏精神净土的栏目,曾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随后10多个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但好景不长,自1998年上海电视台<阅读长廊>停播开始,2004年<读书时间>遭末位淘汰,很多曾被文化界热捧的读书节目由于收视过低而纷纷下马.  相似文献   
7.
《湘行书简》与《湘行散记》作为沈从文展现自己湘西之旅的典型文本,糅进了他独特的生命意识、主体情绪与审美感悟。《湘行散记》是在《湘行书简》的基础上,对同一种人物、同一种情境、同一种意绪的二度创作,再次创作中,他对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进行重新的理解和组织,从而使作品生发出丰富而厚重的意义。这种意义的生发离不开在书简中作者已经定下的写作情绪与基调,二者构成了一种相互映照、相互渗透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20,(5):85-91
苏雪林的书信散见于《苏雪林作品集》《苏雪林年谱长编》等资料中,坊间尚无专集出版。她的一些书简长期湮没,既未收入已出的作品集中,亦为《苏雪林年谱长编》所遗漏。从现代书刊上觅得苏雪林致《时报》编辑、段公爽、王平陵等人的集外书简八封,并就其文献价值与相关问题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9.
轰炸书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无以数计的生命财产毁于弹火之中。作家罗荪当时正在重庆,亲历了那些劫难,用书信的形式描述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今天重读,要不忘那段苦难的历史,更不允许那种情景重新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交流》2007,(10):89-89
自塞尚逝世一年后其书信记录首次公布以来,这些书信个别与整体透露的情感起伏、物质挣扎、思绪更迭与世态聚散,即成为研究塞尚其人其画的重要来源。经过1个世纪各国学者的搜集,从1907年画家好友贝那尔的书信出版、1937年由法国学者集结的207封信件至1978年扩充而成的233封塞尚书简,和1964年由日本学者另行整理的书信集,塞尚与其亲友和识交之书信记录愈见丰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