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73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3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研究所王维教授说:在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下,任何组织得以生存或具有永久竞争力,关键在于组织能够获得互补性的知识、资产和组织的荣誉,这样的组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团队是致力于共同目标而相互分工协作、承担一定职责、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整体功效远远超过个体的潜能之和,起到了“1+1〉2”的功效。团队管理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的企业开始盛行,进入九十年代团队理论在中国的企业逐渐开始运用。企业团队经营的理念值得学校管理者借鉴和运用。中小学虽然有别于一般的企业,但学校组织同样需要人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当今学校面临着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各种社会压力。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矛盾更需要学校成员通力合作去解决。  相似文献   
2.
3.
实施国家信息化对我国来说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更需要众多ISP企业的积极努力。自1994年以来,中国民营ISP企业从无到有, 不断涌现,探索经营。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二十世纪中国大陆ISP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尽人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形成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路费用太高,商家难堪重负1997年3月某日,北京的两家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起,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传播学,也引进了传播研究的科学方法。20多年来,实证研究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界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和进步。本文力图考察20世  相似文献   
5.
6.
当我们讨论“全国青语会”的时候,要特别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优良环境。那时,伴随着基础教育的复苏与振兴.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专家型中学语文教师,如于漪、钱梦龙、章熊、宁鸿彬、蔡澄清、吴心田、张孝纯、林炜彤、洪宗礼、洪镇涛、欧阳黛娜、魏书生、黎见明、颜振遥等等。这些名师不仅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学基础理论是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理论层次最高的部分,地位举足轻重,"是整个档案学赖以发展的并自立于学术之林的基础;它的研究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其他研究的发展."①  相似文献   
8.
清人涨潮在<幽梦影>中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如此说来,蝶之于花,泉之于山,苔之于石,藻之于水,藤萝之于乔木,均是不可或缺之物.可见癖好之于人生,实是独特的文化个性的体现.当今读书界中有"书癖"者甚多,"八闽之子"林公武先生便是其一.  相似文献   
9.
<正> 尽管图书馆有着漫长的历史,但是"图书馆学校除美国早期的以外,却主要是二十世纪的产物".在布赖姆莱(G. Bramley)的这个论断之外,还应该加上丹顿(J. P. Danton)的观察,即在美国、欧洲以外的世界其它地方的图书馆学校显然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兴办起来的.对世界各地图书馆学校进行研究、比较,就会发现以下一些问题,诸如专业协会的影响逾越了国界;改变高等教育的形式影响一些国家图书馆学校的建立;学校数量的递增产生了对师资的需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一个刚刚二十出头搞摄影工作的年轻人,荣幸地走进了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之地--中南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