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5760篇
科学研究   1109篇
各国文化   336篇
体育   424篇
综合类   249篇
文化理论   155篇
信息传播   14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836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714篇
  2011年   1008篇
  2010年   1335篇
  2009年   909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古到今,语言是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思想表达的重要工具,语言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每一次社会发展都推进了语言的发展。想要了解历史,那么对语言变迁是如何影响现代文学,进而如何影响学习现代文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语文教材的入选篇目及对具体作品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中国现代国民人格的塑造与形成。今天的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要着力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有独立思想、有人文情怀的现代国民,而在这一方面,现代文学经典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市中心天安门西边的中山公园内有一座社稷坛,坛顶为一正方形坛面,中心和四方将坛面分成5个部分,各铺盖着一种象征着中国各方土地颜色的土,这就是著名的五色土:中间部分为黄色,象征着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为主的黄土地;北方为  相似文献   
4.
《武当》2003,(4):67-67
“名山秀景数凤龙,最是钟情杜鹃红,桂林山水甲天下,此景更胜有奇葩。”被誉为“云南最后的香格里拉”美称的凤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内,此地风景奇秀、气候温和、云山相绕、空气清新,是云南最后一座现代文明尚未染指的原始山落。 凤龙山海拔1800-2818米,方圆10万余亩,属高寒山区,山势硬朗,起伏迭荡,水行缠绵,异珍鸟兽逐于花草间,置身其中,仿若世外洞天。  相似文献   
5.
云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的制定 ,一方面要站在全国的高度 ,充分认识云南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全国的位置 ;另一方面更要立足于云南的实际 ,正视云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因此 ,通过云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认识云南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影响 ,进行区域经济差异调控 ,对促进云南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花倮姑娘     
同是15岁的有利和根彩家在曼龙村,曼龙村住的全都是花倮人。花倮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大约只有2000多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除了曼龙村外,居住在云南广南县的那腊、新老、挖龙3个村寨的花倮人与他们隔河相望。曼龙村所在的西畴县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靠近越南边境,如果从昆明出发,开车要用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西畴县,再开车翻山越岭走40  相似文献   
7.
在积极参与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的产业合作中 ,首先 ,云南的产业结构要实现升级方式的转换。其次 ,在参与次区域开发的产业合作中要做到 :农副产品要打绿色牌 ,走特色路 ;矿业发展要“走出去” ,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机电制造业要努力在“世界工厂”中觅到立足之地 ;烟草业要跻身世界烟草跨国集团的行列 ;电力工业要培育为东南亚的能源库 ;磷化工要培育成为世界重要的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8.
9.
在这里工作了12年,李志林熟悉麻栗坡烈士陵园大部分烈士“房子”的位置以及他们的故事,更何况,他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