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陶侃搬砖     
<正>(陶)侃1在州无事,辄2朝运百甓3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4优逸5,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六》)【注释】1侃:东晋大臣陶侃,著名军事将领。2辄:总是,就。3甓(pì):砖。4尔:如此。5优逸:闲适。【今译】陶侃在广州无政事时,  相似文献   
2.
口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一个字,至今基本字义不变,指的是能吃饭、会说话的嘴。其实,从古代造此字开始,口的说话功能被挤到了第二位,最重要的是指吃饭。其他意义则是口的借用义、引申义了。  相似文献   
3.
诗意行走     
九月的南国,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焦灼,偶尔有些温润如酥。班长斜坐在对面,和我商量班上座位的安排,他突然说:莫聪可要放在第一排,他有时爱搞笑,有点像你。我一愣,盯着他,他只是淡然一笑。窗外下起了阵雨,一片迷蒙,弥漫了双眼,如歌的岁月,伴着湿漉漉的记忆,淅淅沥沥的,旖旎而来。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2,(9):42-43
  相似文献   
5.
钱辉 《语文知识》2003,(4):38-39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陶渊明为县令八十余日就毅然解印弃官,归隐田园,此举历来为人称道。  相似文献   
6.
超越     
很久以前,也就是初遇陶潜的时候,只觉得此人太过傲气,居然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从此告别官场,而去体验"采菊东篱下"的生活。那时,对他竟无一丝敬意,只以为此人处世太过执着,不思变通。  相似文献   
7.
千年之前,彭泽县衙。一个官卑职微的中年人愤然地将县令官印挂在了大堂之上,他要走。面对再三挽留的衙役们,他冷笑一声:"岂教我甘为五斗米折腰,拳拳而事乡里小人焉?"全无惺惺作态,不作丝毫留恋,一振衣衫,便从彭泽县衙中翩然踏出,去找寻那方梦中的桃源。等待他的是一贫如洗的日子:环堵萧然,难蔽  相似文献   
8.
9.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诗的一、二句写诗人在耕作一天之后的晚归途中,与王处士相遇。诗人引"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同调,归隐后也从事农耕。劳动地点和农事活动的变化,暗含着自然风光的不断转换,给诗人视野中增添了流动美感的愉悦。美景与丰收的喜悦相交织,使诗情显得怡然有致。在这样的时刻遇见志趣相投的朋友,心情自是轻快欢悦。  相似文献   
10.
杜鹏  李桐 《焦作大学学报》2010,24(3):124-126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但这里的五斗米究竟是指什么,却一直众说纷纭.在对"俸禄说"、"五斗米教说"、"食量说"、 "引用说"等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笔者从史料推算与考古实测计算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介绍了陶渊明俸禄情况及五斗米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